中国教育在线

img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080500)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色

材料是21世纪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一直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我国更是将其作为促进传统经济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保障。材料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幸福生活至关重要一环。

基于我校在油气开采领域的积淀和优势,本学科首先立足于油气开采和利用等重大工程难题亟需的材料设计、制备和加工、评价方法和工程应用的系统研究。在化石清洁能源亟需的材料研发方面,围绕天然气、页岩气、水合物开发亟需的功能材料进行重点攻关;同时顺应能源供给多元化发展趋势,申报并获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两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构建了太阳能科学所需的材料研发平台,重点开展太阳能转换(光-电和光-化学能转换)所需的材料研究。因此,学科形成了能源材料研发和应用协调发展的局面,尤其在化石清洁能源和太阳能转换材料方面已具有较好的研究特色和优势。

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概况

2003年9月获批“材料学”二级硕士点,同年自主设置了隶属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的“油气田材料与应用”二级博士点和二级硕士点。2006年获批“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材料加工工程”二级硕士点。2010年获批“材料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同年自主设置了“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博士点(隶属于“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点,撤销“油气田材料与应用”二级博士点和二级硕士点)和“能源材料与工程”二级硕士点。

本学科现有教职工81人,专任教师61人,教授15人(博导11人)、副教授24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26人,其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奖及基金获得者2人,德国洪堡学者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四川省“百(千)人计划”入选者9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含培育)获得者5人,四川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5人;建有四川省千人计划团队1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2个及四川省省属高校创新研究团队2个。

建有能量转换与储存先进材料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四川省不锈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焊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碳基储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管工程”重点研究室、“油气田材料”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材料及技术研究中心、能源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和先进固井材料研究中心;为国家能源新材料技术研发中心、国家新型储能电池与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四川省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校级示范中心”和“材料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校级示范中心(培育)”。实验中心总面积6000余平米,设备1200余台套,总价值4000多万元,可满足材料制备、加工、组织及性能测试、计算机模拟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需求。与美国、瑞士、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著名高等院校和能源材料研究机构,在科技合作、学术交流、项目研发以及人才联合培养方面开展了全方位合作。

近3年,学院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5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4项,企业合作项目152项,科研总经费6700余万元。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Journal of Material Chemistry A,Macromolecules,ACS Catalysis,Corrosion Science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546篇,出版专著10部,授权发明专利89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4项,实现成果转化60余项,在普光气田、华北油田、大庆油田等企业得到应用。

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专业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该学科包含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材料学(080502)、材料加工工程(080503)、能源材料与工程(0805Z1)、材料化学工程(0817Z1)5个二级学科方向,学科围绕能源材料进行研究,研究方向突出材料内涵和石油特色并重的特点。

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方向(080501)下设“石油工业中材料的腐蚀机理”、 “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材料的物理化学行为”和“材料的设计与计算”4个研究方向;

材料学学科方向(080502)下设“油气田极端环境下的材料行为研究”、 “金属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开发”、“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开发”和“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开发”4个研究方向;

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方向(080503)下设“石油管、杆材料强韧化研究”、“材料的表面工程研究”、“ 材料的连接新技术研究”和“ 材料的成型加工及其行为研究”4个研究方向;

能源材料与工程学科方向(0805Z1)下设“油气田用金属材料”、“油气田用胶凝材料”、“油气田用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5个研究方向;

材料化学工程学科方向(0817Z1)是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下自主设置的二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立足材料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结合我校油气学科的特色优势,主要针对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利用重大工程难题亟需的材料设计、制备和加工、评价方法和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下设“材料化学腐蚀与防护工程”、“材料表面化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化学与工程”、“无机材料工程”和“能源材料化学”5个研究方向。

材料工程专业(专业学位)(085204)

材料工程包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授权点的师资力量、科研平台、实验设备、工程实践基地进行具有工程特色的人才培养。目前,材料工程已经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各个研究方向(包括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能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工程),培养相关工程领域从事材料研究、开发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科、导师介绍:http://www.swpu.edu.cn/c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