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86574216
成立时间:化学化工学院成立于2015年12月,由原化学系和能源与环境催化研究所合并组建。化学系创办于1987年,化学系伴随着师大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创造了学院发展史上的辉煌;能源与环境催化研究所创建于2015年3月,是由全国知名的催化学者赵震教授领衔的校属研究机构。
师资力量:学院具有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团结向上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讲师2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2人,占教师总数的91.2%。学院院长赵震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省高校攀登学者,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能源与环境催化研究中心”主任,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是能源、化工及环保领域的知名学者,旗帜性领军人才。目前,学院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千人层次1人,万人层次9人,沈阳市杰出人才1人,沈阳市领军人才3人,沈阳市高级人才6人。
学生规模: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471人,硕士研究生105人。
专业设置:
本科专业:化学(师范)、能源化学工程、应用化学专业(2019年停招)。
硕士授权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授权点,下设工业催化、应用化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五个二级学科授权点;化学一级学科授权点,下设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五个二级学科授权点。
教学环境:化学化工学院拥有一批高层次的科研和教学平台及功能性实验室。现有“能源与环境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油气资源高效转化与洁净利用”、“燃煤CO2减排及污染物综合控制开放”和“辽宁省特种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3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和“复杂体系的分离与分析”2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油气资源高效转化与洁净利用”1个辽宁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先进材料制备与应用”1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设有基础化学实验室、综合化学实验室、大型仪器实验室、材料制备与评价等50余个功能性实验室;拥有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红外光谱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设备总值近亿元,可用于开展化学与化工研究和实验教学的实验室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目前已在校外规划建设了一个面积4000平方米的能源与环境催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用于技术研发和本科生实践教学。
办学成果:
化学化工学院经过方向凝练和打造、资源重组和优化,各专业、学科均具有较好的优势、特色和发展潜力,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化学化工学院积累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近四年来,共主持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特别是院长赵震教授团队获批的国家自然基金委“碳基能源转化利用的催化科学”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批复直接经费335万元,实现了学校理工类学科国家级重点项目的突破。同时获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70余项,包括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沈阳市重点研发计划、沈阳市百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省部级重点项目,目前学院获批总经费3600余万元;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著作9部,译著1部,在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300余篇,230余篇已被SCI和EI检索收录,获省市各级奖励10余项。
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不断提升。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共有130余人次在省市以上竞赛中获奖。学生考研意识强,考研率在2016~2018年分别达到47.5%、44.1%与42.4%。就业率始终保持98%以上,为各地区初高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化学化工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