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工程学院现设有安全工程、采矿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分别在2014年和2016年获批招生。学院现有教师总数38人,其中专任教师30人,党务、辅导员、专职实验管理人员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人,副高职称(副教授、高工、高级实验师)17人,中级职称(讲师、工程师)10人;博士16人,硕士14人,“双师”型教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53.3%,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为100%;教师年龄结构合理,教师数量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
2015年,安全工程专业获批贵州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安全工程专业获批贵州省一流专业、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获批贵州省一流课程、采矿工程实践教学平台获批贵州省一流教学平台(培育);2019年,采矿工程专业、采矿工程教学团队分别获批学校一流专业与一流教学团队。2018年,以学院教师为项目成员完成的教学成果“实验项目驱动混合教学模式与创新人才培养”获贵州省第九届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注重教师学术发展和实践能力提升平台的搭建,在2014-2018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分别搭建了“矿井灾害防治研究所”、“页岩气、煤层气开采技术及综合利用研究所”、“三维仿真远程监控服务平台”等校院级科研平台和“采矿工程实践教学省级一流平台(培育)”教学平台,逐渐形成了产学研相对健全的平台结构体系,为教师培养和人才的引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院始终把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来抓,把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双基”教学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学生素质和能力提升。2014-2018年共承担教学类项目26项,其中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1项、省级双一流本科建设项目3项、省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17项,校级双一流项目3项;发表教改论文21篇,且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注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强化科研能力的提高。我院教师目前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立项19项,厅局级项目立项9项,立项总经费872.9万元;发表科研论文100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9篇,中文核心期刊54篇;授权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89项,软件著作权26项;出版专著7部;出版专业特色突出的教材2部。
目前已建成13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1524㎡,各专业实验室学生平均使用面积为1.75㎡。800元以上仪器设备353台套,新增仪器总价值1399余万元,生均拥有实验设备价值1.8万元。实验开出率达到100%。
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便于学生实习就业,搭建了一系列实习实践平台,目前已建立校外实习基地1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