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于2000年10月在原哲学系和法律系的基础上合并而成,下设法律系、哲学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社会学系。原哲学系始建于1955 年, 系河北省最早创办的哲学专业;原法律系创建于1980年,198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河北省最早创办的法学专业,1983年创办了河北省第一个政治学专业。
政法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13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7人、副教授49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6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2人。现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省管专家2人、省政府特贴专家2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4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 5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3人,河北省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专家4人。学院开设法学、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四个本科专业。设有哲学、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哲学、法学和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行政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点。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近600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近20人。
政法学院建设有中国哲学河北省重点学科;2009年获批河北省政治法律教育创新高地,法学专业和哲学专业被批准为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哲学专业被批准为国 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法律硕士专业获批河北省唯一的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2012年河北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 基 地;2013年社会工作专业入选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政法学院长期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取得新成绩。现有河北省教学名师1名,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 级精品课程3门、双语教学课程4门。近三年承担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5项。建有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下设法医学实验室、物证技术实验室、模拟法庭实验 室、社会工作实验室,2012年河北大学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入选河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013年入选首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011年获批河 北省高等学校法学 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2012年法学专业获批为河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我院资料室面积达200多平米,存有中文图书34519册,外文图书942册,中文期刊2989册,外文期刊490册。
政法学院建有教学实验中心,下设法医学实验室、物证技术实验室、模拟法庭实验室、社会工作实验室和河北大学司法鉴定中心。
政法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7项。承担横向课题100余项,经费近1000万元;在国家一类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49部,在中文核心或CSSCI来源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65篇,其中顶级期刊32篇。获得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28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举办全国性、区域性学术会议40余场,邀请国内外专家300人次做学术报告,学科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河北大学国家治理法治化研究中心获批河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实现科研平台建设新突破。
多年来,政法学院已经为社会培养了1万多名优秀的毕业生。他们在党政机关、司法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纪委原副书记刘峰岩、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秦博勇;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时清霜、台湾问题专家辛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刘俊海、2008年全国十佳法官之一秦皇岛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赵爱彬、2010年十年法治人物特别贡献奖获得者,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任秋华;2011年度全国十大法治人物,唐山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郑喜兰等都是我院毕业生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