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河北大学!

img

(1)法学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复合型、职业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能够较好地胜任国内或涉外法律实务、法学理论研究等专业工作,并能实现如下目标:第一,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坚守法律职业伦理道德;第二,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分析、处理较为复杂的法律事务,成为高素质法官、检察官、监察官、立法工作人员、律师等法律实务工作者;第三,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具有从事法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第四,具备较强的组织、沟通、协调、管理、协作能力,能够胜任一定的管理工作;第五,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了解国际社会法律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动向。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各部门法的基本知识,接受法律应用能力的基本训练,掌握法律分析和应用的基本能力,养成良好的法律职业素质。具体要求如下:1.知识结构要求: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牢固掌握法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法学及相关学科的分析方法;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2.能力结构要求:具备独立自主地获取和更新法学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具有运用法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利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和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能力。3.素质结构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法学类专业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健全的职业人格、强烈的法律职业认同感,具有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主要课程:核心课程包括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法律职业伦理、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环境资源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习、专业见习、法律咨询、社会调查、法律谈判、法律辩论、诉讼实务模拟、法律检索、论文写作等。

专业特色:河北大学法学专业创建于1980年,198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河北省创办最早的法学专业,也是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批创办的法学专业之一。2019年,法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2年,获批全国首批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河北省唯一入选高校),开设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实验班;2013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以及河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同时,法学专业还是河北省高等学校政治法律教育创新高地重点建设专业和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河北省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法律硕士获批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河北省唯一入选高校)。拥有河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大学法学实验教学中心以及40余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省级专业学位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各1个)。2018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被批准设立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已形成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四个互相衔接、有机结合的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体系。

法学专业拥有一支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学缘背景多元、教学能力强、研究水平高、富有合作与创新精神的师资团队。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3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2/3,双师型教师占比1/2;拥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1人,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优秀提名奖1人,河北省杰出中青年法学专家4人,河北省杰出中青年法学专家提名奖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3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2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人等。

法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条件精良,建有实验教学中心(下设法庭科学实验室、模拟法庭实验室)、河北大学国家治理法治化研究中心、河北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和40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河北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知识产权研究会、行政法学研究、立法学研究会、犯罪学研究会等五个省级法学研究会挂靠本专业。法学图书资料室面积200平米,有图书1万多种,近2万册。

自1980年以来,法学专业共为社会培养了万余名优秀人才,为河北省乃至国家法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中央民建副主席,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秦博勇;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时清霜;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刘俊海;2008年度全国十大法治人物,秦皇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赵爱彬;2010年十年法治人物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原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任秋华;2011年度全国十大法治人物、原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郑喜兰;2019年度全国十大法治人物,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实施二组组长、一级法官赵鑫等都是毕业生中的杰出代表。

就业前景:大部分毕业生在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公司企业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和在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部分毕业生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法学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