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河北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制4年,专业门类为管理学。本专业始于1990年的信息学专业和1991年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历经科技信息管理、社科信息管理、信息学等中间发展阶段,1998年正式更名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并延用至今。本专业到2018年为止有专任教师18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多名教师具有海外交流或学习背景。完成和承担国家自科、社科项目8项,河北省社科和自科近20项。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舆情分析以及不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等方面承担近20项横向课题,拥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本专业依托河北大学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平台和管理学院相关管理学科的背景,紧跟时代与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强调管理、经济和信息等多学科的融合,具有很强的知识交叉和实践应用特点。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信息技术与方法,能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各行业、各级各类管理部门从事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维护和数据分析与管理等方面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资源的结构和特征,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的能力,具备解决信息搜集、处理、控制、规划与利用,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等问题的能力,以及为决策管理、生产经营和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的能力。
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知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才;
培养目标2:培养具备良好数理基础以及现代管理理论,掌握信息技术与方法等多学科基础知识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3:培养掌握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与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工具的基础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4:培养掌握商务智能、数据管理、信息组织与管理、信息行为分析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进行智能数据与用户行为分析、挖掘与管理的新型应用人才;
培养目标5: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熟悉国内外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发展趋势,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信息管理发展的专业人才。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管理、经济、计算机及信息系统、信息内容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信息系统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技术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和实施以及对信息内容进行整序、分析、预测的能力,掌握能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和养成的素质:
1.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
1-1:了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基础知识;
1-2: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掌握管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1-3:掌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与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工具;
1-4:掌握信息组织、检索与分析以及数据管理等方面的方法和工具;
1-5:了解本专业的前沿问题及相关领域发展动态。
2.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2-1:具备独立自主地获取和更新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
2-2:具备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2-3:具备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维护的基本能力;
2-4:具备统计分析、数据挖掘、信息可视化等基本的信息分析与数据管理能力;
2-5:具备综合应用知识解决不同信息系统以及社会信息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毕业生应养成的素质
3-1: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2: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和社会适应能力;3-3:具备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3-4: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3-5: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体魄。
四、主干学科
信息科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经济学
五、标准学制
学制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缩短或延长修业年限,修业年限为3-6年。
六、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核心课程:信息资源管理、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信息描述与组织、信息检索方法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及应用、信息系统分析及设计、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信息系统项目实践、ERP实训、数据库与数据结构、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