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一、学院介绍: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在“两弹一星”功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名誉校长孙家栋院士的关怀下发展至今,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家新一代IT产业遥感与空间信息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学院现有“遥感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导航工程”3个本科专业,设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天遥感技术与应用)”学术硕士学科方向、“电子信息(遥感与空间信息工程)”专业硕士学科方向,拥有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航天遥感信息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科研平台河北省航天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孙家栋院士为中心理事长)、河北省航天遥感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航天遥感信息技术河北省工程实验室。
学院拥有一支以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顾行发为首席科学家的教师团队,其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北省“三三三”三层次人才2人,教授(研究员)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3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为80%。学院教师团队研究方向包括遥感解译与人工智能、遥感信息计算与可视化、时空大数据分析挖掘与可视化、无人机遥感成像与处理技术等。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对标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极力打造“金课”,提出了“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多元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成立了“遥感铁军”实训班,着力培养“有思想、有技术、有能力、有素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学院建设有遥感与空间信息技术综合实训室、遥感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在校期间,研究生(100%)、本科生(50%以上)参与学院教师团队科研项目研发工作。
学院与航天、IT企业、政府、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了深厚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拥有国内外新一代IT产业遥感与空间信息领域丰富的平台资源,致力于聚合全院师生力量为国家航天强国梦实现而奋斗!
二、专业介绍: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在测绘科学、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以及其它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本专业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历教师比例100%。专业建设参照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目标,依托航天遥感信息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省级科研平台进行多元立体化人才培养,培养具备较强的遥感图像处理、遥感软件(算法)开发等专业能力,可从事遥感图像处理和遥感软件(算法)开发以及相关岗位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在校期间50%以上参与学院教师团队科研项目研发工作。专业对接了航天、IT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多门课程长期聘请企事业单位专家进行合作授课,在专业目标、课程建设、学科发展、科研项目、学生实习与就业等方面有深厚的产学研用合作基础。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交叉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历教师比例100%,高级职称教师占70%。专业建设参照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目标,依托航天遥感信息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省级科研平台进行科研及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具备较强的空间信息处理与表达、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时空数据分析等专业能力,可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时空数据分析以及相关岗位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在校期间50%以上参与学院教师团队科研项目研发工作。专业对接了航天、IT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多门课程长期聘请企事业单位专家进行合作授课,在专业目标、课程建设、学科发展、科研项目、学生实习与就业等方面有深厚的产学研用合作基础。
导航工程专业
导航工程专业是测绘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交叉专业。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道德文化素养高,社会责任感强,身心健康,掌握导航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及导航系统设计与应用的方法,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导航工程领域从事电子设备设计与制造、算法应用与软件化等专业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