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会计学作为一门实用型专业的研究内容,替代性比较小是会计学与一般的管理类学科本质上的区别。会计学人才培养一般是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纵向方式,走专业性和拓展性相融合的“T”型复合人才之路。兼顾理论水平和应用技能培养相结合,兼顾专业能力和品质素养的培养相结合,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课程设置既充分考虑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特色要求,又兼顾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以及课程内容的时代要求和前瞻性,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研究和应用相结合的能力培养。
二、专业培养机制
本专业基本学制三年,课程学习为二年,论文撰写时间不少于一年。申请学位最长年限为4年,即自研究生入学之日起到校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其学位论文的时间为4年。
学分分为课程学分和论文学分两部分,攻读本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低于50学分,不高于55学分,其中论文学分为18分。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大于或等于75分(百分制)方可取得学分,其他课程大于或等于60分方可取得学分。
采用全脱产学习方式。学生入校一个月内按照双向选择与组织协调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学生与导师的分配定位工作。采取导师专职指导与本学科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探索导师组集体培养机制和方法,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严格实践教学环节的贯彻落实。
三、学习内容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财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受到会计、财务研究方法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和财务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要求系统掌握会计财务的理论与方法,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运用会计学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进行会计财务研究和处理会计财务实务,能独立承担本专业的科研、教学等工作;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及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担任中高级专业职务。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硕士学位学术水平。
四、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类型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补修课6大类。
该硕士点现开设课程有: 中级微观经济学、高级管理学、现代会计理论研究 、现代财务理论研究 、财会研究方法、会计与财务前沿问题、会计实证计量方法研究(stata)、财务分析与企业诊断、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投融资案例研究、税制与纳税筹划、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详见附件)
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在导师和导师组的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学术会议、教学、调查、咨询等活动,着重培养硕士生的综合研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附件:会计学专业硕士课程一览表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
专业必修课 | 公共必修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英语课 | ||
公共基础课 | 中级微观经济学 | |
高级管理学 | ||
专业基础课 | 现代会计理论研究 | |
现代财务理论研究 | ||
财会研究方法 | ||
高级财务管理 | ||
会计实证计量方法研究(stata) | ||
学术活动 | 参加学术论坛、听取学术报告 | |
实践环节 | 实践能力训练 | |
专业选修课 | 专业选修课 | 财务分析与企业诊断 |
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 | ||
投融资案例研究 | ||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 ||
税制与纳税筹划 | ||
资本市场会计问题研究 | ||
政府预算与会计管理 | ||
会计与财务前沿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