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在经济学20多个分支中,按社会重视程度、课题数量及发表文章数量、质量等指标排序,劳动经济学排在第二位,仅次于金融学。劳动经济研究在技术手法和应用方法等方面均处于各个学科前沿。随着中国劳动力供给过剩结束,薪酬问题、劳动争议问题、劳动权益保护问题对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劳动经济研究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本专业现有导师四人,并在逐步扩大当中,导师组成员大多承担有相关领域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三年来,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承担有大型社会调查项目,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联系紧密。近三年来,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连续获得国家级奖学金。
二、专业培养机制
一年级重在培养基础理论知识;二年级重在培养撰写与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三年级重在培养实习和毕业论文。
三、学习内容和课程设置
要求学生达到“学术顶天”和“实践立地”。学术上,要求学生阅读国际主流的劳动经济学经典英文文献,系统学习各个计量理论和方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STATA、Matlab、R或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研究和数据分析。实践上,与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以及各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使学生参与人力资源规划制定、薪酬体系设计和劳动争议处理等。
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补修课等课程及学术活动、实践环节。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大于或等于75分(百分制)方可取得学分,其他课程大于或等于60分可取得学分。
公共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生英语;
公共基础课: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
专业基础课:劳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前沿、劳动关系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力市场理论;
专业选修课:薪酬理论与设计、劳动法学、中国就业问题前沿、劳动力迁移(英文)、统计学;
公共选修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补修课程:劳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