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山西农业大学!

img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秉承内涵式发展和开放式办学的理念,以新工科促进新农科发展,坚持教学与科研同步并举,教书与育人双向互动,人才强院与培养高素质学生相得益彰为办学宗旨,以教学严谨、管理科学、人才培养质量高、学生就业好而著称,为新农大合署改革做出突出贡献,是一所地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建于2000年(前身现代教育技术部)。学院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5个本科专业;设有电子信息、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在校本科生1530余人,研究生80余人。现有各类专业实验室17个,设备总值2600余万元,教学环境优良,教学设施先进。

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1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9名。教学科研队伍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综合实力较强,多名教师曾赴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地学习深造。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级教改项目多项,编写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10余部;获省部级奖励6项。

学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了导师制管理、项目化驱动、以赛促学的教学体系,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活动,荣获国际级、国家级、省级(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各类奖项100余项。

学院以实现一流的教学、一流的科研,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目标,经过多年建设,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优秀学子,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骄人成绩,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数据更新时间2024.5

机器人工程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国家新工科发展战略的国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科技发展趋势,以工程应用为背景,重视软硬件相结合、强弱电相结合,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科学、人文素养,扎实的数理基础,以及包含电学、机械、控制、信息、计算机等多学科组成的机器人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重点掌握智能机器人系统设计、编程和集成应用技术。具备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机器人技术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管理的工作能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国际视野及学习实践创新潜质的高素质学科交叉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学基础、高等动力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电机驱动与运动控制、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机器人智能感知与控制、智能机器人建模与仿真、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EDA技术、嵌入式系统与设计等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能在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农业机器人作业算法设计、结构设计,新型机器人组装、集成和维护开发等工作或在教育单位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教育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山西信息化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为国家、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自觉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素养、终身学习能力、钻研创新精神、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领域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电路与电子技术、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信息、自动化及软件开发等计算机类相关领域从事应用软件开发、数据挖掘及数据安全防护、人工智能应用等技术工作,也可在教育行政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科研和办公自动化运维等工作。毕业生具有高薪资、广泛就业领域和清晰职业发展路径的优势,能够适应科技快速发展的需求。

网络工程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对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发展领域的重大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为国家、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自觉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素养,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以网络项目的分析、设计、实施及管理为主要业务范围,具有网络设计、系统集成、管理维护、安全保障、网络应用开发和一定工程管理等技能的高素质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计算机网络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结构、网站设计与管理、网络应用开发、网络设计与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安全、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协议分析、Android程序开发、网络通信编程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信息产业及网络运营商、网络工程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网络设计、网络运行与管理和故障排除、网络性能优化和网络安全与管理等工作;可在互联网公司或软件公司从事网站等Web应用软件开发或移动类软件的开发、测试、运维等工作;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或信息部门从事软件的研究与应用或维护等工作。

物联网工程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山西经济转型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职业道德、团队精神、求是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融合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对物联网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设计与开发的专业能力;具有组织与实施物联网与大数据相关领域工程项目的团队合作和管理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创新应用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在物联网相关应用领域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和工具从事物联网感知与控制、有线/无线网络与传输和软件与信息服务的研究、开发、集成、应用和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电路与电子技术、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物联网通信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与设计、RFID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库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从事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卫生、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环境监控等领域的物联网系统架构、信息感知与传输、数据挖掘利用、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设计、开发、运行与管理维护及教学科研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对电子信息及其相关领域的重大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团队精神、求是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工程技术与科学基本素养以及电子信息相关跨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具有利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分析和研究相关领域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组织和实施电子信息相关领域系统分析与设计、运行控制、管理与决策等工程项目的团队协作与管理能力;具备独立思考、终身学习、追踪国际前沿、沟通与表达、积极主动应对变化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与现代工具创新设计开发,解决实际问题并坚守工程伦理观念,适应国家发展工程先进理念与模式变革的新时代卓越人才。

主干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工程电磁场、高频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EDA技术、嵌入式系统与设计、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DSP原理与应用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产品设计与开发、管理、教学及设备维护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