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学院
学科专业
◎本科专业
大气科学
应用气象学
◎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
大气科学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78人,博士比例78%,高级职称比例为47%;有博导10人、硕导45人具有国际背景教师比例42%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1人
◆全国气象教学名师1人
◆中国气象局百名首席预报员1人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
◆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2人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人
◆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
◆IPCC特聘评议专家1人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委员1人
◆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1人
◆WCRP中国GEWEX委员会委员1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评审组成员4人
◆其余省部级称号人才近10人
科研教学平台及团队
◆教育部“2011计划”单位
◆中国地质灾害防控协同创新中心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气象环境与健康科学数据与数据服务中心
◆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管理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航空气象实验室
◆中电投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力气象联合实验室
◆四川省气象预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四川省气象预报虚拟仿真实验室
◆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
◆青藏高原环流系统演变及其对四川地区气象灾害的影响四川省教育厅创新研究团队
◆电力微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四川省教育厅创新研究团队
◆四川省教学团队:大气科学专业教学团队
科研成果
◆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3项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行业专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项目60余项,省部级和市厅级项目60余项,横向项目130余项
学科专业平台
◆国家级特色专业:大气科学
◆四川省一流学科:大气科学
◆四川省重点建设学科:气象学
◆火箭军“国防生”培养单位
教学成果
◆省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3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
◆获省级以上科技文化竞赛奖项120余项
◆培养出院士、杰青、优青、首席预报员等大批杰出人才,是新中国培养高级气象人才的摇篮
◆就业率稳居前列,普通生留学考研上线率近50%
专业介绍
◆大气科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
招生类别:理工 授予学位:理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数理基础,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天气分析预报、数值天气预报产品使用等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主要面向大气科学相关领域重点培养“气象台天气预报员”、“人工影响天气高级工程师”、“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人员”以及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等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大气流体力学、大气物理学、动力气象学、天气学原理、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数值天气预报、中国天气、气象综合观测、现代气候学基础
◆应用气象学 四川省重点建设专业
招生类别:理工 授予学位:理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掌握大气科学及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气候分析预测、气象知识综合应用和专业软件设计的基本技能,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主要面向航空气象、环境气象、农业气象、能源气象、医疗气象等领域重点培养应用型业务骨干及科研、教学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大气流体力学、大气物理学、动力气象学、天气学原理、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数值天气预报、中国天气、应用气象综合观测
学生就业
◎主要就业单位及考研深造院校
◆全国气象系统、国家海洋局、民航空管系统、机场系统、航空公司、环境监测局、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德国汉堡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
胡嘉芬 大气科学专业2014届学生,现为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
李雅迪 大气科学专业2014届学生,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大气物理研究所2018级硕士研究生。
宁浩翔 应用气象学专业2014届学生,现就职于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
果欣欣 应用气象学专业2014届学生,现就职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气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