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简介
河南理工大学始建于1909年,是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学校历经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和焦作工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2004年更名河南理工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河南省特色骨干高校,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20世纪上半叶,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工矿泰斗孙越崎、地质学家翁文灏和张仲鲁、张清涟、张伯声等众多学者先后执校任教,引领学校承载起培养工矿高级技术人才的历史责任,为民族工业振兴、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特殊贡献。历经时艰形成的“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办学精神和“明德任责”校训、“好学力行”校风更是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着力拓宽学科专业领域,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现已发展成为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特色高水平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扎实基础、宽阔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校现有南校区(焦作市世纪路2001号)、北校区(焦作市解放中路142号)、西校区(焦作市建设西路55号)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100余亩,建筑面积约140余万平方米。设有22个教学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安全技术培训中心);78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管、经、法、文、教、艺、医九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40000余人;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举办4个本科教育项目。建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人文社科基地等54个,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创新团队43个;建有电工电子、工程训练中心等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含项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48亿元,固定资产总值达22.2亿元,纸质图书329万余册,实现教学科研条件现代化。建成省级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拥有3座图书馆、2所附属医院;建成万兆校园网主干和信息门户平台,校园无线网全覆盖,获教育部“高等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和“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建有1座现代化体育场馆,运动场馆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多次承办CUBA、CUFA等大型体育赛事,是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学生公寓和食堂分别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示范性学生公寓”和“示范性学生食堂”。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3114人,其中高级职称1028人,具有博士学位1068人。两院院士13人(含双聘),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3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特聘教授、省管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部级学术带头人和省骨干教师等200余人。
学校工科优势突出,安全、地矿学科特色鲜明,理学、经管、人文等学科协调发展。学校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矿业工程学科在2018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位居51-75名,为河南省唯一世界百强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全国排名第三,为全省普通高校唯一A类学科;拥有2个省优势特色学科、22个省一级重点学科,建成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具有硕士学位推免权和开展本硕、硕博连读资格,入选“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获批全国工程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10个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认证,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62项,获得88项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被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誉称“小城办大学的典范”。“十二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50余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0多项,国家社科基金38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16亿元;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0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SCI收录论文2000余篇,“三报一刊”及一级期刊以上收录40余篇;发明专利授权1019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连续二年位列河南省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十强”高校第二位,有效发明专利持有量1690项,居全国高校第89位,已成为国家煤炭工业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安全培训基地。
百年栉风沐雨,世纪锦绣华章。站在振兴百年理工新的起点上,全体理工人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传承兴学育人、强校报国的价值追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续写无愧于新时代的壮丽诗篇,为早日建成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2020年河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说明
一、报考条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 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我校规定入学报到日期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学院根据本学院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研究生。不接收同等学力人员跨专业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现场确认时应提交《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原件和复印件。
条件1—5适用于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6. 报名参加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和项目管理[代码为125602]、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我校相关专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我校只招收非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和工程管理硕士。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
工业工程与管理和物流工程与管理领域相关招生政策同时按照《工程管理硕士(MEM)招生领域设置及要求(试行)》(工程管理教指委〔2019〕1号)有关规定执行。
7.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截止规定日期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8.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非全日制研究生仅限招中学教师。
二、报名及考试时间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网上报名时间为2019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19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所有考生(不含推荐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现场确认时间以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确定和公布时间为准;2019年12月14日至12月23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请务必保存准考证至录取后入学报到),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初试时间为2019年12月21日至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详情请登录报名网站http://yz.chsi.com.cn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提示:有些省市为网上缴费,在这些省市报名的考生注意:必须在网上报名阶段进行网上缴费。
三、复试
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笔试。
报考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的同等学力考生可以不加试。对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招生学院可自主确定是否加试。
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由招生学院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享受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加分政策的考生,在核实相关证明材料后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具体复试细则详见我校《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管理办法》。
四、录取类型
我校录取工作将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部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及省级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的补充规定,根据学校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硕士研究生录取类别按就业方式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类型,考生需在报名时填写清楚报考类别。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毕业后按定向合同就业。
五、学制及学习年限
我校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3年(具体以各学科、专业培养方案为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为学制加1年,因创业或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研究生,其最长学习年限为学制加2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学制加2年。
我校硕士研究生按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研究生采用全脱产形式在学校学习,非全日制研究生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进行学习。被我校录取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允许申请与全日制研究生同堂学习,学校提供与全日制研究生同样收费标准的住宿条件。
七、招生计划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计划见《河南理工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招生计划为拟招生人数(不含推免生),最终招生计划以上级部门下达为准,且各学科、专业(领域)招生名额在录取时根据生源状况、实际录取推免硕士生人数及学校发展需求做适当调整,可能会有增减。招收的推免生名额不超过招生计划人数的50%,拟招收推免人数以最后确认录取人数为准。
2020年我校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拟招生10人。
八、校区
学校分为两个校区(北校区和南校区),文法学院、建艺学院、医学院在理工大北校区(河南省焦作市解放中路142号),该院学生录取后在北校区学习、生活,其他学院均在南校区(河南省焦作市世纪路2001号),学生均在南校区学生、生活。
九、特别说明
1.招生专业目录中“☆”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类别,“★”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类别。
2.标注“☆”表示该专业只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标注“★”表示该专业只招收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标注“☆★”表示该专业同时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无任何标注的为全日制学术学位专业(报考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可选)。
3.招生专业目录中“全/非全”分别代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4.本简章未尽事宜按上级部门相关文件执行。
5.本简章如有与学校新出台的相关政策不符的,以新政策为准。。
十、其他
1.我校研究生招生宣传网站为: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网http://adge.hpu.edu.cn/channels/4146.html、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和中国教育在线www.eol.cn。
2.考生如需咨询,请直接来函、来电或发邮件,与我校研招办联系。
研招办电话:0391-3987234
研招办邮箱:yanzhaoban219@hpu.edu.cn
热忱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
河南理工大学2019年研究生学费及奖助政策
一、学费
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8000元/年·人;工商管理硕士(MBA)学费为4.2万元/人,公共管理硕士(MPA)学费为3.5万元/人;会计、金融、教育专硕非全日制学费标准暂定为12000元/年·人(最终以省发改委审批文件为准),其他专业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为7000元/年·人。学费按学年缴纳。
二、奖助政策
(1)学校设立优秀生源奖,对于报考我校并被录取的全日制研究生优秀考生给予一定奖励,最高奖励金额2.4万元,具体见《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优秀生源奖励办法(修订)》。
(2)我校所有非定向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均可获得国家助学金(6000元/学年•生)和学业奖学金(4000~12000元/学年•生),并有机会获得国家奖学金(20000元/学年•生)和社会捐助奖、助学金;所有研究生均有机会获得创新实践(成果)奖;部分学院还设有学科建设基金、学科发展基金、院士奖学金、英才奖学金等。
(3)学校设有助学贷款(贷款最高限额12000元/学年•生)、困难补助、“绿色通道”和研究生“三助”等,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非定向全日制研究生进行资助,我校对于符合条件的贫困生确保做到“应贷尽贷”。
(4)学校鼓励各培养学院、学位点、平台积极创造研究生出国(境)学习交流机会。研究生短期访学最高资助50000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最高资助3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