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笃学 惟实励新

img

王有学


姓名王有学

所属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

导师类别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个人简述 

男,1961年8月出生,陕西韩城人,中共党员。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主要进修访学经历及学术兼职

王有学教授1988年6月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2002年6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获博士学位。1992年以来,王有学教授先后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出访了日本、德国、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从事地球物理研究与学术交流;王有学教授现为中国球物理学会、中国地质学会、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会员;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评价专家,广西科技项目评估咨询专家;广西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桂林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地球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首届中国地质学会地壳与上地幔研究分会委员,广西矿业协会矿业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桂林理工大学学报》及《CT理论与应用研究》编委。

学科领域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研究方向

地球物理、地球内部结构及动力学

主要科研项目

[1]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构造结的深部结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407],201,2-2015,主持;

[2]岩石圈深部结构的多波成像研究及其应用,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GXNSFA013016],2010-2012,主持;

[3]青藏高原岩石圈地震层析探测及地壳上地幔结构(1212010918015),国土资源部重大项目课题,2009-2012,主持;

[4]综合地球物理断面及深部构造研究(基[2011] 02-21-06),国土资源部工作项目,2010-2011,主持;

[5]青藏高原和中国西北部大陆的深部地球物理调查,国土资源部,2009-2011,技术负责;

[6]中法合作的“共和—玉树深部地震探测”,国土资源部,1999-2002,技术负责;

[7]穿越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深部地震探测(Hi-Climb),国土资源部中美合作项目,2001-2004,中方技术负责;

[8] “西昆仑深部地震探测”,国土资源部中法合作项目,2001-2003,中方技术负责。主要成果 

出版的主要专著:

[1] 王有学. 地震波理论基础. 地质出版社,2011.2

[2] 姜枚,王有学,钱辉等. 造山的高原—青藏高原及其邻区的宽频带地震探测与地壳上地幔结构. 地质出版社,2009.12

发表的主要论文:

[1] Youxue Wang, Walter D. Mooney, Xuecheng Yuan, Nihal Okaya. Crustal Structure of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from the Southern Tarim Basin to the Sichuan Basin, China. Tectonophysics, 2013, 584:191-208

[2] 王有学,W D Mooney,韩果花,袁学诚,姜枚. 台湾—阿尔泰地学断面阿尔金—龙门山剖面的地壳纵波速度结构. 地球物理学报,2005,48(1):98-106.

[3] 王有学,姜枚,韩果花.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场址区的地壳速度结构特征. In:地球科学,2004,29(6):667-673。

[4] 王有学,韩果花,姜枚,袁学诚,Walter D Mooney, Robert G Coleman阿尔泰—阿尔金地学断面地壳结构.地球物理学报,2004,47(2):240-249.

[5] Youxue Wang, Walter D. Mooney, Xuecheng Yuan, and Robert G. Coleman. The crustal structure from Altai Mountains to the Altyn Tagh fault, northwest China. J. Geophys. Res., 2003, 108(B6): 23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 王有学. 地震震相的射线追踪及走时计算V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登记号:2012SR072999,2012.01.10

[2] 王有学. 二维电磁波跨孔层析成像软件V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登记号:2012SR072999,2012.01.10

获奖情况:

[1] 电磁地球物理勘探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2,排名第三;

[2] 电磁场频率测深三维地形影响的边界元数值模拟方法,广西自然科学奖,2011,排名第五。

主讲研究生课程

地震波成像理论、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地球科学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