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海翔
所属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男,1984年6月出生,湖北荆州人,中共党员。讲师,教研室副主任,博士。
2011年至今,为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污染环境修复理论与技术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05年和2008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现桂林理工大学)给水排水工程和市政工程专业,2011年获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2-2014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8月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进行访学交流,并参与2次国际学术会议。2012-2013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挂职工作。
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
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1]硝酸盐对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中溴酸盐和高氯酸盐去除的影响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1408146,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主持
[2]氢基质自养微生物去除水中重铬酸盐和砷酸盐的机理与方法.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13GXNSFBA019208,2013年4月-2016年3月),主持
[3]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去除水中铬酸盐和砷酸盐的还原机理研究.广西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桂科能1201Z026,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主持
[4]临桂新区环城水系环境质量评价及综合改善策略研究.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20150127-6,2015年7月-2017年12月),主持
[5]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去除水中饮用水中氧化性污染物的研究.桂林理工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GUT2011042,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主持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8171,高风险农药在会仙岩溶湿地系统中的归趋及其潜在生态风险,2016/01-2019/12,65万元,在研,参与
[7]S-型和J-型浓度-效应关系混合物毒性定量预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407032,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主要参与
[8]西江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识别与风险预警.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3GXNSFEA053002,2013年4月-2017年3月),主要参与
[9]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科技攻关项目(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主要参与
[10]广西中小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技术指南.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技术咨询项目(2014年8月-2015年4月),主要参与
[11]氢基质自养微生物去除水中氧化性污染物的机理及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8190,2009年1月-2012年12月),主要参与
[12]以水的良性社会循环理念为导向的《水质工程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桂林理工大学教改项目(2014B04,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主持
[13]科研平台为依托的地方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中日膜技术研究中心为例(2015JGB258),参与
[14]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6JGB229,2016年4月-2018年3月)
(一)科研论文
[1] Haixiang Li, Zhiqiang Zhang, Xiaoyin Xu, Jun Liang, Siqing Xia*. Bioreduction of para-chloronitrobenzene in a hydrogen-based hollow-fiber membrane biofilm reactor: effects of nitrate and sulfate. Biodegradation, 2014, 25(2): 205-215. (SCI)
[2] Siqing Xia*,Haixiang Li, Zhiqiang Zhang, Yanhao Zhang, Xin Yang, Renyong Jia, Kang Xie, Xiaotian Xu. Bioreduction of para-chloronitrobenzene in drinking water using a continuous stirred hydrogen-based hollow fiber membrane biofilm reactor.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1, 192(2): 593-598. (SCI)
[3] Renyong Jia, Danfeng Jing, Haixiang Li, Kang Xie, Tieshi Huang, Zhiqiang Zhang, Xiaotian Xu, Siqing Xia*. Membrane bioreactor process for removing selected antibiotics from wastewater at different solids retention times.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11, 20(3A): 754-763. (SCI)
[4] Kang Xie, Jixiang Li, Renyong Jia, Haixiang Li, Liang Duan, Xiaotian Xu, Siqing Xia*.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 in two full-scal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wwtps) in shanghai.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11, 20(6A): 1525-1534. (SCI)
[5] Siqing Xia*, Renyong Jia, Fan Feng, Kang Xie, Haixiang Li, Danfeng Jing, Xiaotian Xu. Effect of solids retention time on antibiotics removal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an A/O-MBR proces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1, 106: 36-43. (SCI)
[6] Siqing Xia, Fohua Zhong, Yanhao Zhang, Haixiang Li, Xin Yang. Bio-reduction of nitrate from groundwater using a hydrogen-based membrane biofilm reactor.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0, 22(2): 257-262. (SCI)
[7] Kang Xie, Siqing Xia*, Jing Song, Shali Zhu, Jixiang Li, Haixiang Li, Renyong Jia, Xiaotian Xu. The effect of salinity on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l community in the conventional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CSBR) and intermittently aerated membrane bioreactor (IAMBR).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12, 21(1A): 153-162. (SCI)
[8] Haixiang Li, Fohua Zhong, Xin Yang, Yanhao Zhang, Siqing Xia*. A hydrogen-based hollow-fiber membrane biofilm reactor used for Cr(VI) removal from groundwater. WEF/IWA Biofilm Reactor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pp: 404-413, August 15-18, Portland, Oregon, USA.(国际会议)
[9] Siqing Xia*,Haixiang Li, Fohua Zhong, Xin Yang, Yanhao Zhang. Bio-reduction of para-chloronitrobenzene (p-CNB) in drinking water using a continuous stirring hollow membrane biofilm reactor. WEF/IWA Biofilm Reactor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pp: 386-396, August 15-18, Portland, Oregon, USA. (国际会议)
[10] Haixiang Li, Xiaoyin Xu, Jun Liang, Zhiqiang Zhang, Kang Xie, Renyong Jia, Xiaotian Xu, Siqing Xia. Effect of nitrate and sulfate on para-chloronitrobenzene removal from drinking water using a membrane biofilm reactor. IWA Biofilm Conference 2011: Processes in Biofilms, 27-30 October, 2011, Shanghai, China.(国际会议)
[11] Haixiang Li, Siqing Xia, Hua Lin, Minmin Jiang, Xiaoyin Xu.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multiple oxidized contaminants in drinking water using a hydrogen-based hollow fiber membrane biofilm reactor. The 6th IWA-ASPIRE Conference & Exhibition: Sustainable Water Environment and Water Use, 20-24 September, 2015, Beijing, China. (国际会议)
[12] 李海翔, 杨昕, 钟佛华, 李俊英, 夏四清. 氢自养生物还原去除地下水中对氯硝基苯 (p-CNB) 的试验研究. 环境工程学报, 2011, 5(2): 62-66.(中文核心)
[13] 李海翔, 徐晓茵, 梁郡, 夏四清. 氢基质自养微生物还原降解水中对氯硝基苯的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10): 2394-2401.(中文核心)
[14]杨昕, 夏四清, 李海翔, 钟佛华. 氢自养还原菌去除地下水中硫酸盐的影响因素研究. 水处理技术, 2010, 36(5): 38-41.(中文核心)
[15] 杨昕, 钟佛华, 张彦浩, 李海翔. 饮用水中氯酚的去除方法研究进展. 水处理技术, 2010, 36(8): 21-24.(中文核心)
[16]夏四清, 杨昕, 钟佛华, 李海翔. 利用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去除地下水中的Cr(VI).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9): 1301-1308.(EI)
[17] 夏四清, 梁郡, 李海翔, 徐晓茵. 利用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同步去除多种污染物.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0(6): 876-881.(EI)
[18]李海翔, 陆燕勤, 陈俊, 张学洪, 胡澄, 孙家君, 尤延涛, 张华. 旅游景区污水处理改造工程实例. 中国给排水, 2007, 23(22): 27-29.(中文核心)
[19] 陈同斌, 李海翔, 雷梅, 武斌, 宋波, 张学洪. 植物修复过程中蜈蚣草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动态: 5年田间定位试验. 环境科学学报, 2010, 30 (2): 402-408.(中文核心)
[20] 顾晨, 李海翔, 黄晓武, 洪念. 人工湿地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理研究综述.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4): 2209-2210, 2212.(中文核心)
[21] 顾晨, 李海翔, 刘杰, 王文萍. 人工湿地净化废水中污染物的机理研究进展.广东农业科学, 2011, 38(24): 128-131.(中文核心)
[22] 张学洪, 陈俊, 李海翔, 胡澄, 梁延鹏, 黄海涛, 刘杰.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对铜的富集特征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27(2): 521- 524.(中文核心)
[23]陈俊, 张学洪, 李海翔, 胡澄. 生活小区中水回用工程. 水处理技术,2007, 33(8): 88-89.(中文核心)
[24] 李海翔, 林华, 魏彩春, 曾鸿鹄. 去除水中氧化性污染物的生物还原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轻工科技, 2014, 4: 59-61, 104.
[25] 李海翔, 林华, 游少鸿, 徐晓茵, 夏四清. 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去除对氯硝基苯的影响因素分析, 环境科学研究, 2015, 28(2): 304-309. (EI)
[26] 李海翔, 林华, 游少鸿, 徐晓茵, 夏四清. pH对氢基质自养微生物还原降解对氯硝基苯的影响, 环境科学学报, 2015, 35(7): 2083-2089(中文核心)
[27]林华, 李海翔*,游少鸿, 李恺, 黄小艺. 饮用水中氧化性物质的危害及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5, 41(5): 79-81.(中文核心)
[28] 孙家君, 马莉, 李海翔, 林华, 姜彬慧. 高效藻类塘处理农村面源污水的试验研究. 环境工程, 2015, 33(1): 67-71.(中文核心)
[29] 蒋敏敏, 张学洪, 李海翔*. 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在饮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净水技术, 2015,34(s1): 23-26
[30] 季梦兰, 严俊, 林华, 李海翔. Cr(VI)的微生物还原去除机理与应用研究进展.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5, 41(12): 59-61, 72. (中文核心)
[31] 李海翔, 张欢, 姚毅. 微生物还原降解水中高氯酸盐的研究进展. 净水技术, 2016, 35(1): 16-20, 42.
[32] 蒋敏敏,李海翔*,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与防治研究进展. 广大化工, 2016, 43(6): 112-113.
[33] 成官文, 李海翔, 吴琼芳, 韩彪, 黄付平, 张维维. 广西农村连片整治的污水处理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环境工程学报, 2015, 9(11): 5427-5431.(中文核心)
[34]韩彪, 黄付平, 张维维, 成官文, 李海翔. 2011年广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5, 35(2): 364-369.(中文核心)
[35] Zhen Chen, Guanwen Cheng, Haixiang Li, Biao Han, Fuping Huang, Weiwei Zhang.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Treatment Status and Its Effectiveness of Rural Sewage in Guangxi.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4, 1051: 523-527.(EI)
[36] Zhe Hu, Guanwen Cheng, Haixiang Li, Biao Han, Fuping Huang, Weiwei Zhang. The Technical Economy Analysis of Guangxi Rural Contiguou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Project in 2011.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4, 1051: 562-566. (EI)
(二)教改论文
[1]李海翔, 魏彩春, 曾鸿鹄. 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时代教育, 2012, 5: 35-36.
[2]李海翔, 曾鸿鹄, 林华. 基于科研项目培养地方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探索与实践.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4(11), 40-42.
[3]张军, 李海翔, 魏彩春, 游少鸿. 地方高校间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的思考和建议.科教导刊, 2014, 7: 8-9.
(三)专著教材
[1]李海翔, 林华, 陆兰晶, 曾鸿鹄著. 硝基苯类化合物高级氧化与生物还原处理技术研究.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饮用水保障新技术、现代环境生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