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权高校
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高校
湖南省本科一批录取高校
学校简介
吉首大学创办于1958年,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市两地办学,是湖南省属综合性大学,也是武陵山片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是国家民委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湖南省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优秀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普通高校。2018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在湖南等省市按一本批次录取招生。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现有教学学院19个,一级学科41个,本科专业78个,覆盖了12大学科门类。有省重点学科5个(其中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双一流”学科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1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专业硕士点13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共15个。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共30余个。
学校在职教职员工近1500人,专任教师11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700余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共560余人。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湖南省“百人计划”人选2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28人,“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湖湘青年英才1人,湖南省芙蓉学者7人,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人选1人,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2人 ;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有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五一劳动奖章2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1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5人,宝钢教育基金奖获得者2人。
学校现有各类在籍学生3万余人,其中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留学生共2万人。学校构建了“课程主导、环境熏陶、实践砺炼、自我塑造”为体系的“立人教育”体系,学生动手能力强、社会实践活动多,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类比赛、竞赛中屡获特等奖、一等奖。大学生少数民族艺术团多次赴美国、香港等地演出,影响广泛。学校多次获全国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先进单位和“西部计划项目优秀高校”称号。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办学60余年来,共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毕业生30万余名。
学校注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承担了一大批国家与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学术研究形成了自身特色。社会科学研究以区域经济、民族文化、民族历史为重点,差异哲学、民族人类学、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沈从文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旅游经济等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自然科学研究以武陵山片区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为重点,提出了“三带”理论,研发了“米良一号”猕猴桃品种及深度开发,在杜仲、猕猴桃、葛根、椪柑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学校打造了富有特色的“湘西民族文化博览园”,建有黄永玉艺术博物馆、沈从文纪念馆等六大文化场馆。
学校拥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资格,与美国、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等数十所高校开展了合作交流。实施了学生出国交换交流学习等国际合作交流项目。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曾庆红、尉健行、贾庆林、刘云山等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高度称赞“吉首大学是湖南的骄傲”,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肯定“吉首大学具有特殊价值”,原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视察学校时高兴地说“看到了吉首大学,就看到了武陵山区脱贫致富的希望”。
进入新时代,吉首大学正在抢抓机遇,提升内涵,努力将学校建成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简介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创建于1978年,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2个本科专业,体育学为湖南省重点学科、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建有国家民委“体育文化人”重点培养培训基地、国家民族体育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省部共建民族传统体育优势学科实验室、湖南省少数民族体育训练基地;民族传统体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教师团队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具有国家级“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机构资质;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湖南省民族体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院各类在籍学生数82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650余人、研究生170余人;在职教职工62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8人,博士12人,其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体育学专家3人、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各1人,有湖南省“教学名师”2人、湖南省“教学能手”3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0人等。
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近30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35项(重大招标课题1项、重点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62项,在CSSCI、CSCD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15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0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和摘登,出版专著、教材80部,其中教育部全国高校规划教材1部。还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一等奖3项、三等奖2项。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武术比赛,共获金牌170枚、银牌102枚、铜牌89枚。自办学以来,有不少学生到欧美、韩国等地区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就业率达到95%以上。
近年来学院办学成绩突出,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湖南日报等国内权威媒体分别对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办学特色等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国内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一、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着力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系统掌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掌握专项运动教学、训练、竞赛、科研和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创新、推广能力,能胜任武术馆校及基层教育培训机构的体育教学与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 制:四年(全日制本科)
学位授予:教育学学士
收费标准:11200元/学年(具体标准以2020年湖南省政府物价部门的文件为准)
二、报名条件
(一)考生符合2020年高考报名条件,且必须参加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高考报名。(具体按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要求执行)
(二)具备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中国式摔跤三个项目之一的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运动技术等级资格,不能跨项报考;
(三)身体健康,符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要求。
三、招生计划
(一)招生总计划:45人(含免试推荐入学计划2人)。
(二)招生项目: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中国式摔跤。
(三)分项目计划数:武术套路:26人;武术散打:17人;中国式摔跤:2人。
四、注册报名
(一)报名地址: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www.ydyeducation.com) 或“体教联盟APP”中“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系统"(以下简称“体育招生系统")。
(二)注册:考生必须于2020年2月1日至3月1日12 :00内在“体育招生系统"完成注册,校验运动员技术等级信息。
(三)报名:已完成注册的考生在“体育招生系统”内填报志愿并在线交纳考试费。报名成功以考生完成交费为准,一旦报名成功,考生志愿等所有信息均不允许修改。报名时间为2020年3月1日至3月10日12 :00。
(四)因其他特殊原因无法正常报名且第一志愿填报我校的考生需填写报名申请表(附件1),并在3 月11日12 :00前将表格寄交(传真)给我校招生办公室。
五、免试推荐入学
(一)2020年我校接收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免试推荐入学运动员2人。申请推荐入学的运动员必须满足《体育总局科教司关于做好 2020年高校保送录取运动员有关事宜的通知》(体科字﹝2019﹞137 号)文件要求。
(二)申请者需报送相关报名材料至我校招生办公室,经我校审核同意后,考生于2020年2月1日至2月15日12:00前在“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或“体教联盟”手机APP中的“运动员保送系统”进行报名,并根据系统要求提交相关资料,逾期不予以受理。
六、考试与录取
(一)文化考试:考生于4月10日12:00后登陆“体育招生系统”打印文化考试准考证。考生依据准考证上的考点于4月18、19日参加文化考试。
时间 | 上午 | 下午 |
9-00-10:30 | 14:00-15: 30 | |
4月18日 | 语文 | 数学 |
4月19日 | 政治 | 英语 |
(二)体育专项考试:时间:2020年3月28日—5月10日,具体时间以“中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网”(http://www.ydyeducation.com/)公布的各专项考区报到、考试时间为准。
(三)录取原则:
1.文化成绩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不低于180分,专业成绩录取控制线不低于60分。对具备一级运动员等级的考生,可在文化成绩最低录取控制线下降低30分录取;对具备运动健将技术等级的考生,可在文化成绩最低录取控制线下降低50分录取。
2.在达到文化和专业成绩最低录取控制线的基础上,根据考生的文化成绩(折合百分制后)和体育专项成绩3:7比例进行综合评价,计算考生综合分(综合分=(文化考试成绩/6)×30%+体育专项成绩×70%),分项目按照综合分由高到低录取。
3.先录取第一志愿,若招生计划未完成,再录取第二志愿。
本简章未尽事宜,按体育总局、教育部招生政策执行。
七、咨询及联系方式
吉首大学招生办公室:0743-8564141
传真:0743-8563838
体育科学学院:0743-8564218,15107429336
联系地址:湖南省吉首市人民南路120号
邮政编码:416000
吉首大学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