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以及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并拥有共建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教授16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4人,讲师(工程师)及以下8人,80%拥有博士学位。有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9人。有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1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2名、千层次5名,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名,辽宁省教学名师3名,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大连市优秀教师1名。
学院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两个一级学科,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于2019年获批辽宁省一流专业。学院拥有辽宁省高校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新能源电池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环境与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同时建有大连交通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新能源化学材料与技术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生物技术研究所等3个校级研究机构。
学院近年来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863计划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辽宁省和大连市等各级科研课题100余项,企业环境保护工程等横向课题100余项,各类科研经费近3000余万元。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7项,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0项,多项成果已应用于生产。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及设备、大气环境科学与污染防治、土地污染防治、离子交换与吸附理论技术、环境电化学及环境功能材料等方向形成了较强的研发能力。
近5年,本学位点获得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辽宁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的研究生1名,校优秀硕士论文5篇,校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的研究生5名。送审学位论文在辽宁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中全部通过。
学院已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环保人才,主要就业方向是与环境、材料学科相关的科研机构和各大中型环保、材料研发企业等。
本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水处理技术与设备
主要开展基于吸附与离子交换方法及场强化净水超深度处理技术与设备,制造业废乳化液、切削液减量化与资源化工艺与设备,污水环境微生物治理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光催化氧化和光还原降解技术等研究。自行研制的设备已实际运行多台套,与中车企业结合紧密。
2.大气污染物监测控制机理与技术
主要开展全球面源气态污染及局部点源污染的机制和控制技术,大气中特殊污染物迁移转化运动规律、污染物定量构效关系,基于固定源尾气排放特点的脱硫、脱硝以及VOCs催化剂开发和处理技术研究。
3.污染土壤(场地)生态效应与治理
主要开展沿海地区土壤及海陆交界带陆域土壤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农田土壤温室气体产排机制,铁路建设和铁路交通对周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铁路站场及临时工棚场地污染生态修复,酸性沉降物对城市及农田土壤的危害、城市污染场地(棕土)的修复技术等研究。在东北黑土N2O产排机制方面有一定优势,具有研究区域特色。
4.环境功能材料
主要开展环境友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理论与技术,纳米电极材料、无污染腐蚀防护及绿色储能材料制备,新型催化材料、高级氧化材料、功能纳米材料制备,绿色合成、清洁生产所涉及的关键催化技术、新型反应器设计及过程强化与耦合技术研究。本方向以研究材料组成-结构-性能关系为基本思路,解决了环境功能材料领域的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