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真惟实

text

石油工程学院

石油工程学院是中国石油大学最早设立的主干院系之一,始建于1953年,曾先后更名石油钻采系、开发系、石油工程系,2001年改建为石油工程学院。经过几代教职工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奋斗,已成为我国石油工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石油石化行业输送了1.5万名毕业生,其中4人成为两院院士,为国家石油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先进单位”及学校“十一五”科技突出贡献集体、国际化办学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机构设置
    学院现设油气井工程系、采油工程系、油藏工程系、油田化学系、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海洋油气工程系、实验教学中心、金刚石钻头研究室、学院办公室、国际事务办公室、工程硕士管理办公室。
二、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220人,专职教师163人,其中教授56人、副教授62人。教师队伍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青2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优青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4人、教学名师1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
三、学科及专业设置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全国排名第一)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海洋油气工程    
    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流体力学、海洋油气工程    
    本科专业 :石油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和山东省品牌专业,全国排名第一,连续多年被评为A++专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油气工程。
四、教育教学
    国家特色专业:石油工程专业
    山东省特色专业:石油工程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国家级教学团队:石油工程教学团队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石油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钻井工程、油藏工程
    山东省精品课:采油工程、油层物理、油田化学、渗流力学、流体力学、石油工业概论、气藏工程
五、科学研究及国际交流
    学院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3个:海洋油气井钻完井理论与工程,复杂油藏开发和提高采收率的理论与技术,井下力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山东省创新团队1个:油气田开发工程;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支持计划1个:“非常规油气高效开发”人才团队。

建有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平台16个: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能源页岩油研发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高压水射流钻井研究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水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深水井筒工作液与水合物控制研究室、采油工程软件与信息中心、中石化提高油气采收率研究中心、山东省油田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提高油气采收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油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压水射流新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山东省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油气工程高校重点实验室、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油气井工程超临界流体重点实验室”、青岛市非常规能源开发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油气渗流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校级研究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渗流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泡沫流体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开采物理与生态化学研究中心。

“十二五”以来,学院承担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尤其重大专项等高级别课题11项,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发表三大检索收录的高水平论文350余篇(其中SCI收录15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40余部,年均科研经费1.4亿元。

学院与国外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联系与合作,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建成 “111国家创新引智基地”2个:油气田开发工程、海洋油气工程,与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开展的中英联合培养石油工程(油藏管理)硕士已进行9期,与美国怀俄明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国外10所高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截至2014年底已累计派出本科生34人、研究生11人,其中2人获得双硕士学位、18人获得双学士学位,24名博士依托“国家研究生公派项目”出国联合培养。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课题”1项,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多名教授应主办方邀请和全额资助出国讲学,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共建数字岩心研究中心,近年来举办10余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牵头成立了“SPE中国石油大学”学生分会,多次出国参加“SPE全球石油工程知识竞赛”。


六、主要研究方向
    钻井工程新理论新技术、岩石力学、钻井液化学、高压水射流技术及应用、金刚石钻头及其破岩工具研究与开发、油气井管柱力学分析及安全可靠性综合评价、完井及井下作业技术、油气渗流物理、试井解释理论与方法、油藏数值模拟、智能油田、增产增注措施优化、物理法采油、先进二次采油理论与方法、三次采油理论与方法、多相流理论、人工举升采油理论与技术、采油工程决策、石油工程测控技术、海洋平台安全可靠性评价、海洋结构物优化设计、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理论与方法、煤层气开采理论等。
    学院以“育一流人才,出一流成果,建一流学院”为宗旨,秉承“明德、笃信、励志、图强”的院训,坚持“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学生和谐相生”的理念,大力实施“强化传统石油特色、发展海洋工程、开拓新能源领域”的学科发展战略,努力朝着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目标迈进。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   编:266580
电话传真:0532-8698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