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十二个教学院部之一,其前身为创建于1984年的计算机科学系,2001年撤系建院。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石油石化行业领先、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IT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
学科发展迅速,已经形成较为深厚的积累。目前设有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二级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形成智能信息处理、网络与服务计算、图形图像与可视化、软件工程理论、软件工程技术和油气领域软件服务工程等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积累了大量优秀科研成果,在服务于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拥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2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51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0人,半年以上出国访学经历教师21人。近五年,主持承担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科研项目总经费达到50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EI收录2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学院注重产学研相结合,与国内外著名石油石化企业密切合作,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油领域软件平台和嵌入式设备,在国内外石油石化行业具有较大影响。
人才培养体系完整,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和物联网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为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建院以来为国家输送了6700余名(其中,本科生5500余名,硕士生1200余名)具有较高科学素养、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近五年,学院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位居学校各专业前列,就业层次显著提升。目前在读本科学生1500余名,研究生220余名。学院建有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通信原理等专业实验室18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8个。实验室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固定资产2960万元,教学设备2580台套。学院重视与国内外著名企业合作加强人才协同培养,近五年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余项,与IBM、西门子、浪潮、思科、微软、朗讯、中软、东软等数十家企业开展了全方位合作。
格物计算,致知力行。学院将始终致力于探索信息与计算的科学世界,培养高端人才,服务国家需要,推动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