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text

自动化学院

1、学院概况

自动化学院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控制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控制科学与工程”为重庆市一流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为重庆市重点学科,拥有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院建有智能仪器仪表网络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国家工业物联网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和工业物联网与网络化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工业物联网协同创新中心(集聚了工业物联网技术国际并跑者的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自动化控制系统国内领跑者的浙江中控与北京和利时、自动化仪器仪表国内领跑者的中国四联、工业互联网研发国际领跑的美国思科)、重庆市复杂系统与仿生控制实验室等10个省部级科研基地,与6所国内著名重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国外10余所大学、著名研究机构共建“重邮——CISCO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韩(重庆)嵌入式软件和系统研发中心”、“中韩(重庆)泛在网络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等8个国际合作研究机构。

自动化学院是我校科研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科研项目排15位、科研平台排17位,均进入了前10%。是同时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主题专、“中国制造2025”专项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学院,也是国内唯一牵头制定3项国际标准的学院。师资队伍中现有博导8人、高级职称53人、国际标准专家8人、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75%。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首席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杰青、巴渝学者等国家及省部级人才。拥有三个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称号和三个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近年来,学院获得30项国家级项目、60余项省部级项目的资助,科研经费超过1.5亿元。取得了全球首款工业物联网核心芯片---渝芯一号、“行者一号”机器人打破吉尼斯世界记录、牵头制定3项国际标准、科研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等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核心技术形成专利保护群,获国家级科技奖4项、省部级科技奖15项、发明专利授权76项(国外专利5项);出版著作12本、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三大检索500余篇、SCI一二区100余篇)。在工业物联网、工业4.0、智能制造等领域牵头承担的一系列重要项目如下:

(1)牵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①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器网的网络协议研发及验证(2012ZX03005002,国拨经费885万元)

②面向工业无线网络协议WIA-PA的网络设备研发及应用--专用芯片研发(2013ZX03005005,国拨经费1457万元)

③高实时WIA-PA网络片上系统(SoC)研发与示范应用(2015ZX0303011,国拨经费1689万元)

(2)牵头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主题项目

全互联制造网络技术(2015AA043800,国拨经费1435万元)

(3)牵头中国智能制造2025专项项目

工业互联网 基于IPv6的网络互联标准研究与试验验证(国拨经费1900万元)

(4)牵头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

时间敏感网络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与实验验证(2018-06-12公示)

2、专业学位点简介

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

本学科主要包括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汽车电子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控制与无人系统(机器人)、智能互联与空地协同控制、动态复杂系统与网络化控制、工业物联网理论与技术、多源异构数据感知与模式识别等研究方向。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线性系统理论、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优化理论与最优控制、模式识别理论与技术、非线性控制理论与技术、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机电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网络化控制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导论、电子产品制造等。

注:本学科将选派优秀学生国外学习3个月到半年。

080400仪器科学与技术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网络化测量技术与仪表、车辆电子与智能仪表、新型传感技术与智能机械结构、智能检测与通信测试技术等。近年来承担了近30项国家863重大专项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点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5项,发表20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并著有20部学术专著和教材,部分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前沿。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信号处理基础、光电检测理论、现代传感技术、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误差理论与仪器精度分析、智能仪器仪表设计、虚拟仪器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等。


080800电气工程

本学科将控制﹑通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了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能源互联与智能电网、电力电子与新能源汽车、电工理论与电磁分析等4个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建有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智能电网输配电工程技术中心、重庆市高校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与长安汽车集团等企业和国外大学建立了联合研发中心,与新世纪电气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智能电网联合研发中心等一批国家或省部级研究基地或实验室,具备良好实验环境和产学研合作平台优势。

本学科现有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人、重庆市杰青1人、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2人、博导3人、教授10人、博士23人,获重庆高校首批创新团队称号。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科研项目,在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国内前列。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72项,其中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43项。近五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3项,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56项。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保护与控制、现代电力传动与控制系统、新能源发电及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及其控制、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编程实践、电力系统计算机仿真实践等。

085210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本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科领域。

本领学科依托智能仪器仪表网络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智能仪表及控制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智能电网输配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工业通信技术研发中心、重庆市工业物联网协创新中心、重邮——思科(CISCO)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四联——重邮联合研发中心、长安——重邮汽车电子工程研究中心、重邮——新世纪智能电网联合研发中心等产学研基地,充分利用在仿真设计、开发验证、工艺研究和测试服务等方面购置的高水平、系统化的工程化设计开发与产品测试平台,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本学科主要包括机电系统控制与汽车电子、检测技术与智能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等研究方向。

本领域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线性系统理论、优化理论与最优控制、模式识别理论与技术、物联网导论、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机电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服务机器人技术、智能电网、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系统设计、SoC与FPGA技术及其应用、电子产品制造等。


3、优秀导师介绍

本学科获得教授评审权,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首席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市杰青、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巴渝学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种类人才,具有3个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杰出青年群体、3个重庆市高校优秀教学团队。本学科聘请包括3位外籍人士、1位国家千人计划和973首席科学家在内的21位专家作为兼职研究生导师,建成了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了由5位院士(1位加拿大皇家工程院院士)、1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位国家杰青、1位973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组成的“重庆市工业物联网协同创新中心”科学咨询委员会。

优秀导师介绍:

序号

姓名

职称

人才称号

代表性科研成果

1

王  平

教授、
博导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

获国家科技奖励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专著1本

2

王  恒

教授、
博导

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首席专家、“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第一批青年拔尖人才

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发表高水平IEEE期刊论文12篇,获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3

朱  伟

教授、
博导

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发明ESI高被引论文5篇、热点论文2篇

4

胡向东

教授、
博导

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教育部仪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出版《物联网安全》专著1部;发表SCI/EI检索论文近40篇。

5

唐贤伦

教授、
博导

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邮电大学一级骨干教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5项,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出版专著4部。

6

朴昌浩

教授、
博导

中韩青年科学家

获重庆市发明一等奖1项

7

屈洪春

教授、
博导

 

在Oikos等生态学、精准农业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所开发的生态系统建模软件被美国、德国、挪威和以色列科研机构广泛采用。

8

李永福

副教授、
博导

重庆市青年科技人才

发表SCI一区文章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9

李  锐

教授、
硕导

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杰青、重庆市高校优秀人才计划

主持(含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3项

10

魏  旻

教授、
硕导

“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获重庆市发明一等奖1项,牵头制定国际标准ISO/IEC 21823-2

11

陈  勇

教授、
硕导

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发表SCI/EI论文30篇,指导研究生参加第九届挑战杯获全国一等奖,指导学生获重庆市优秀硕士论文两篇,获重庆邮电大学优秀硕士论文7篇.

12

李清都

教授、
硕导

重庆市杰青

研制的“行者一号”机器人续航能力创世界纪录,被美国Discovery新闻评为“2015十大科技纪录突破”之首;ESI高被引论文4篇、热点论文1篇

13

虞继敏

教授、
硕导

广西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在Automatica等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14

王  浩

教授、
硕导

IEO/IEC JTC1/WG7中国专家、重庆市“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

国际标准ISO/IEC29180和ITU-T X.1311合作编辑;获重庆市发明一等奖1项

15

吕霞付

教授、
硕导

 

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16

谢昊飞

教授、
硕导

国际传感器网络测试标准召集人

牵头制定国际标准ISO/IEC 19637;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17

蒋建春

教授、
硕导

 

发表论文20余篇,编著教材4部,授权发明专利8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18

岑  明

教授、
硕导

 

论文20余篇,发明专利20余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三等奖3项

19

朱  浩

 

副教授、
硕导

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

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

20

唐晓铭

副教授、
硕导

重庆邮电大学“文峰高端人才引领项目”省部级人才后备人选

在Automatica,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自动化学报等国内外主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预测控制综合理论及基于TS模型的稳定性研究”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获中国控制会议第15届关肇直奖提名奖;获IJAC 2017年度“Most Cited Paper Award”(两篇论文之一)。

4、招生政策

为了保障研究生基本生活水平,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学校先后出台了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奖助管理办法、研究生“三助一辅“实施办法、研究生助学贷款管理办法、研究生困难补助管理办法等多项奖助办法,研究生奖助体系包括研究生助学体系和奖励体系两个部分。其中研究生助学体系由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硕士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津贴、研究生实习津贴、研究生助学贷款和研究生特殊困难补助等助学金组成;研究生奖励体系由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各类社会奖学金、吸引优秀生源奖励和其他优秀学生奖励等奖励组成。

自动化学院奖助学金覆盖面广,在校研究生可以参评国家奖学金、企业奖学金以及学业奖学金。另外,每位在校研究生都可获得国家助学金。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院设立了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津贴、研究生临时困难补助、爱心基金等,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学术素养培养,同时也为进一步加大开放办学力度,促进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工作,学校制定了《重庆邮电大学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资助办法》,旨在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支持研究生积极参加对外学习交流。

研究生奖助体系情况汇总表

序号

奖、助、贷
名称

资助水平

资助对象

获奖人次/学年

覆盖比率

1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硕士20000元/生 学年

全日制硕士
研究生

9

3.06%

2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

7200元/生 学年

全日制硕士
研究生

477

100%

3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一等12000元/生 学年占10%
二等8000元/生 学年占20%
三等4000元/生 学年占40%

全日制硕士
研究生

339

70%

4

研究生“三助”

3600/生 学年

全日制硕士
研究生

59

12.37%

5

社会奖学金-郭长波奖学金

5000元/生 学年

全日制硕士
研究生

1

全校统评

6

社会奖学金-华为奖学金

一等5000元/生 学年
二等3000元/生 学年

全日制硕士
研究生

1

全校统评

7

社会奖学金-南都奖学金

5000元/生 学年

全日制硕士
研究生

1

全校统评

8

社会奖学金-通鼎奖学金

一等1人5000元/生 学年
二等2人4000元/生 学年

全日制硕士
研究生

1

全校统评

9

社会奖学金-中天奖学金

3000元/生 学年

全日制硕士
研究生

1

全校统评

10

社会奖学金-共进奖学金

12000元/生 学年

全日制硕士
研究生

1

全校统评

5、校园文化

自动化学院注重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设,重视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为促进学生专业提升与发展,拓宽学生眼界,先后邀请姚建铨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我院讲学。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科研和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近五年来,我院研究生申请发明专利300余项、已经授权120余项,在Automatica、IEEE Trans AUTOMAT Contr等期刊发表SCI一区论文30余篇,ESI“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2篇,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级奖励30余项。多名研究生参与了全球首款工业物联网核心芯片“渝芯一号”的研发。研究生参与研发的“行者一号”机器人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毕业后成立了重庆洽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制了世界上首个足式助行机器人“行者二号”荣获2016国际工业设计大赛(深圳)十大创新科技产品。我院研究生参加了美国、日本、韩国等多国组织的国际会议及文化交流活动。同时,打造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研究生毕业晚会、趣味运动会、素质拓展活动等。

6、就业状况

自动化学院研究生就业情况良好,有着较为稳定的就业市场和畅通的就业渠道,毕业研究生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与肯定。2014届至2017届的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都保持在95%及其以上,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截止年底基本全部就业。就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通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科研院所和高校,比例为80%左右,其中在中兴、华为等大型非国有企业就业的研究生比例达50%以上;就地域分布来看,毕业研究生的生源地域与毕业流向地域基本持平,流向东部地区占30%左右,中部地区占20%左右,西部地区(主要是四川省和重庆市)占40%左右,其他地区占10%左右;就就业岗位来看,毕业研究生就业岗位集中在技术研发、技术支持和技术测试,占8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