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成立于2021年7月,是闽江学院办学历史较为悠久的学院。其前身是原福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于1958年招收专科专业,2001年开办本科专业。学院开设化学(师范类)、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和轻化工程5个专业,其中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入选省级服务地方产业特色专业。学院建设有3个省级科研平台、3个省级教学平台、6门省级一流专业课程。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000人,专任教师71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占总数的86%;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5人,省级人才19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福建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1人;闽江学院师德之星3人。
学院坚持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抢抓福建省“多区叠加”的发展机遇开展科学研究。2021年,发表论文101篇,其中SCI收录59篇;新增各类科研项目30项,其中国家级4项;授权发明专利等49项,累计到校经费800多万元。
学院紧扣学科专业发展前沿,促进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提升。2021年,获“互联网+”省赛银奖1项、铜奖2项,“挑战杯”省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学科竞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新增大创项目国家级3项,省级7项;获校长基金立项21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SCI 3篇,CSCD 1篇),以学生为第一申请人授权专利3项。就业总体情况良好,就业率稳步提升。
二、专业介绍
应用化学(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富有创新创业意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精细化工、医药、食品、能源、材料、环保等领域从事研发、设计、生产及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化学反应工程、企业EHS风险管理。
就业方向:毕业生具备化学、化工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材料、环保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检测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广泛的化学化工基础、扎实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材料合成、改性、成型加工等专业技能,适合在高分子材料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开发、工艺设计、产品生产、品质管理等岗位工作。
主干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基础、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聚合物表征与测试、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在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研究单位从事与高分子材料产品的合成、改性、功能化、成型加工等相关工作,还可以从事与高分子材料应用密切相关的化工、环保、汽车、电子等行业的相关工作。
化学(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学或以中学为主的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学课程与教材分析、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化学教材教法实验等课程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在中小学、中职、高职、高校等化学相关的事业单位。师范类毕业生可以在政府部门及研究单位从事与化学相关的工作,以及与化学应用密切相关的化工、环保、汽车、制药等行业的相关岗位工作。
制药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在制药及其相关领域具有从事工艺与工程设计、技术与产品研发、质量管理与分析测试、生产与经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仪器分析、制药工艺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到制药(或医药生物技术)领域相关的生产企业、营销企业、科研院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药品生产、管理、营销、检验监督和研发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