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淮北师范大学!

text

体育学院简介

体育学院1984年成立,经过近30余年的发展,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规模、层次、基础设施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学校先后被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和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优秀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和“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被安徽省体育局授予“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等称号。学院先后获得“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徽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体育学院设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表演(体育艺术表方面)3个本科专业,拥有“体育教育训练学”和“学科教学(体育)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体育教育系、社会体育系、大学体育教学部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现有本科生、研究生1100余人。承担体育专业和全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及《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工作。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设施,现有3块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球类馆、体操馆、室外篮球、排球、网球场地,能满足教学、训练和开展群体活动的需要。

体育学院有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较为合理,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和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7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38人,国家一级裁判员21人, 安徽省学科带头人1人,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硕士生导师10人,校拔尖人才1人,校优秀主讲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青年体育教师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优秀党务工作者2人。

现有安徽省特色专业1个,安徽省教改示范专业1个,安徽省示范实验中心1个,安徽省卓越体育教师培训基地1个,安徽省重点建设课程1门,学校特色专业1个,学校教改示范专业1个,学校重点学科1个、学校教学团队2个,学校精品课程7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和安徽省社科基金项目10与项,厅级教科研项目4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2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报会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报会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二、三等奖各1项,安徽省首届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安徽省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二、三等奖各3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各3项。2014年学院被安徽省体育局授予“2011-2014年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先进单位”。

注重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科研促教学、训练,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6人次的毕业论文在安徽省评比中获奖。近三年,体育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特等奖1人,一等奖3人,二等奖6人。2004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宋为刚获得亚洲健美锦标赛男子青年组75公斤第3名、全国健美锦标赛男子青年组75公斤冠军; 在历届安徽省高校各项体育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女子乙组3次蝉联省大学生运动会田径团体冠军,在省第十一届运动会高校部田径比赛中刷新4项安徽省大运会纪录;2002年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全国体育专业基本功大赛,获技能类(田径项目)第五名,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学院一直重视学生工作。2007届体育教育专业房风波被授予“安徽省优秀青年学生”等称号;先后有25名学生荣获安徽省“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兴皖育才奖学金”、“省级优秀毕业生”等光荣称号;6人被省委组织部作为优秀毕业生选调,毕业生中有2人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3人被选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名毕业生担任县市体育局局长、副局长,16名毕业生担任各高校的体育系(部)领导职务,30余名毕业生走上各中学的领导岗位,每年有40余名毕业生考取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