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淮北师范大学!

text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始建于1998年,由原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数学系计算机专业与校计算中心合并成立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08年2月改为淮北煤炭师范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0年3月定为现名。学院现有教职工67人,其中专任教师56人,教授7人,副教授18人,博士15人,硕士39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9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2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先进工作者1人,省模范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师德标兵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1人,硕士生导师20人。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师教育类)(2014年开始本科第一批次招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5年开始本科第一批次招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015年开始本科第一批次招生)、网络工程(2016年开始本科第一批次招生)、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和软件工程(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单位。设有计算机与信息系、计算机应用系、网络与信息安全系和计算机专业实验实训中心、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在校本科生2180人,硕士研究生30多人。

全院教师承担国家、省部、厅级教学和科研项目10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8项、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第三批)1项、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科学研究资助项目4项、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9项、省教学研究项目8项(重点3项),参加了973计划、863计划等项目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0多篇,其中SCI、EI、ISTP等收录近200篇,获得省厅级以上科研奖励20多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8年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09年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网络工程专业2010年评为校级特色专业;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为校重点学科;"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10年评为省级教学团队;"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2004年评为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专业实验实训中心"2014年获批为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淮北师范大学—NIIT (无锡)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2年评为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淮北师范大学—NIIT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3年评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大学计算机基础》、《离散数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数据结构》、《高等数学》为省级资源共享课程;拥有校级精品课程8门;各级教学成果奖50余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学院教学设备齐全,有6000多平方米的科研和实验教学场所,拥有资产总值2000多万元的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其中1300多台套计算机。拥有软件开发实验室、软件设计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Apple实验室、动漫设计实验室、计算机与网络基础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信息安全技术实验室、信管实验室、电路与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实验室、微机接口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计算机维护实验室、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室、数据挖掘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

学生积极参加科研训练和学术科技活动,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安徽省首届"美亚光电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和成功参赛奖;在第二届"挑战杯"合肥锻压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在第二届"挑战杯"合肥锻压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在"蜀王杯"首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在安徽省"弘扬八荣、反对八耻"大学生Flash设计比赛中荣获优秀奖。在连续四届院大学生学术科技节暨"英才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英才杯"3次、"优胜杯"1次,累计上交作品600余件,获奖作品211件。

截止目前,学院历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共有156位学生获校"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三个本科班级获安徽省优秀班集体称号;近百余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孙越琦国家优秀学生奖学金;毕业生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研究生。历届毕业生凭着朴实、安心、能干的优秀品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许多同学已成为教学岗位或相应管理岗位上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