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2019年研究生报考指南
◆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与安徽省共建高校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全国最早开展矿业类人才培养高校
◆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
安徽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安理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安徽理工大学2019研招
QQ群247702669
学校简介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安徽省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创建于1945年,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院校,是全国最早开展矿业人才培养的两所高校之一。学校占地近3200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17个学院(部),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6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获批2个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学校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以地矿、爆破等学科为特色,工、理、医、管、文、经、法、艺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
学校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现有教授、副教授600余人,博士生导师85人,硕士生导师95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1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3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2人。兼职导师中双聘院士1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省部级人才14人,获批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1项,入选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引进资助项目4项、领军人才引进资助项目3项、引才平台奖补10项。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拥有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视频公开课各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2016年获批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2016年,学校首批入选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全国50所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称号(全国99所高校),两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七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连续两年在全省就业动态监测体系测评中获第一名。
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0万余名。恢复高考后的毕业生中,彭苏萍、袁亮、陈湘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科技创新、学科和体育竞赛中获国际、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00余项。
学校紧紧围绕经济社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发起成立“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十二五”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0余项,其中 “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00余项,科研到校经费超6亿元;“十二五”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项,中国专利奖1项;获教育部、安徽省及国家行业协会等科技成果奖励2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600余件。学校拥有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筹)、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以及部(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院士工作站等省部级研究创新平台31个。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波兰、日本、俄罗斯、乌克兰、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展望未来,安徽理工大学将秉承“团结、奋进、博学、奉献”的校训,弘扬“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校园精神,保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研究生招生有关政策:
1、硕士推免:我校接收本校及外校具有推免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进校直接享受一等新生奖学金12000元/生,具体要求详见我校公布的《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章程》等通知。
2、联合培养:我校与多个国家级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3、博士招生:我校目前实行“硕博连读”、“普通招考”及“申请审核”等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报考条件及录取办法详见我校公布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等通知。
奖助政策
安徽理工大学2019年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奖助政策
奖助项目 | 奖助标准 | 奖助比例(名额) | 备注说明 |
国家奖学金 | 20000元/生·年 | 以每年省教育厅下达指标为准 | 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者可以兼得学业奖学金 |
学业奖学金 (新生) | 一等12000元/生 | 60% | 原则上推免生、第一志愿考生(破格除外)和入学成绩靠前的调剂生可以享受新生一等学业奖学金 |
二等10000元/生 | 40% | ||
学业奖学金 (综合) | 共四等,分别为:12000、10000、8000、4000元/生 | 比例分别为:20%、30%、40%、10% | 第2、3学年,按照学校文件评选 |
院士奖学金 | 6000元/生·年 | 每年10名 硕士研究生 | 按照学校有关文件进行评选 |
社会奖学金 | 依据相关文件规定 | 按照学校 有关文件进行评选 | 土木年华奖学金、三正助学金、国华科技奖学金、宏大爆破奖助学金等 |
国家助学金 | 6000元/生·年 | 100% | 覆盖全部无固定工资收入的全日制研究生 |
助学贷款 | 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 | 依据“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 | |
三助一辅 | 一般为300元/月 | 60%以上 | 根据学校有关文件 |
科研成果 奖励 | 论文最高奖励每篇7000元,专利最高奖励每项18000元 | 详见学校科研奖励管理办法 | |
学科竞赛 奖励 | 个人奖项最高奖励4000元,集体奖项最高奖励8000元 | 详见学校学科竞赛奖励办法 | |
博士研究生奖助政策:
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助研”岗位津贴,覆盖所有无固定工资收入的非定向的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的资助标准为13000元/生•年,每年分十个月发放。博士研究生第一年的学业奖学金不分等级,17000元/生(奖励比例100%);第二年、第三年按学业成绩、科研成果等进行综合评定,分为一等18000元/生(奖励比例为60%)、二等15000元/生(奖励比例为40%)。博士研究生“助研”岗位津贴,每生每学年至少3000元。博士研究生还可按我校有关规定申请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30000元)、院士奖学金(每生每年8000元)等研究生专项奖学金,以及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