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办学历史悠久,前身为1952年水利部治淮委员会在安徽怀远成立的“淮河水利学校”水电工程建筑专业,1958年该校更名为“安徽水利电力学院”并开始四年制本科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招生,1969随该院年并入合肥工业大学,由校水利连队进行教学管理。1978年合肥工业大学成立水利系,设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和农田水利工程两个专业,1984年成立了水利科学研究所。1997年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更名为水利水电工程,是合肥工业大学重点建设专业。1999年学校院系调整成立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下设水利水电工程系;2007年学院更名为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下设水利水电工程系。2008年我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被评为校特色专业,2011年通过我校本科专业评估,并取得优秀成绩。
目前,本系拥有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工结构研究所、水资源工程技术中心、水资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所共4个学科发展平台;具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4个硕士点。在我校获批土木工程一级博士点基础上,结合水利学科自主设立二级学科博士点“水资源工程与结构”,包括水利岩土工程、水利建筑结构、水资源与水环境工程3个学科方向。
办学思路
本系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国家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学校办学定位为指导、结合专业特点,紧跟学科发展趋势,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创新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坚持育人为本,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紧跟行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确立教师主导地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加强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支持条件
本系现有教师2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名,占65%。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学科和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等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专业教学和科研教师队伍。本系教学科研并重,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重大工程建设科研项目等近百项,近4年累计纵向经费约1000万元、横向经费20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约百篇。此外,本系与许多水利相关设计院、企事业单位有长期合作,为科研、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平台和基地。50多年来本系教学成果丰厚,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水利建设管理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为水利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系拥有丰富的实验设备供科研、教学使用;目前校、系拥有本专业图书数万册,期刊上百种,电子图书及数据库拥有本专业中文电子书数万册,中外文数据库数十种。各种资料全部向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开放借阅。
办学特色
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恪守“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遵循学校“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合作”的办学理念,突出“学科基础厚、创新实践强、拓展空间广、服务社会宽”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主动适应新时期人才市场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水利工程建设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德才兼备的人才,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学生就业
学生毕业后可在水利电力部门、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等单位从事项目评估、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与经营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本系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专业知识宽厚、综合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工科特色鲜明的竞争优势。“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得到彰显,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近三年本科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平均为96.6%。
主 任: | 黄 铭 | |
副主任: | 王 慧 | 周玉良 |
教师: | ||
金菊良 | 陶月赞 | 谭炳卿 |
魏 松 | ||
张礼兵 | 刘佩贵 | 陈菊香 |
童 芳 | 赵 静 | 王艳巧 |
李 娴 | 张瑞钢 | 吴成国 |
范文莹 | 肖淑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