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5年建校初期土木科发展起来的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历经七十多年岁月洗礼,已经成为合肥工业大学的核心学院之一。七十多年风雨兼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学院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始终秉承“为江河安澜,为广厦万千”的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方面,砥砺奋进,不断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学院现设有7个系, 1个实验中心,20个研究所。拥有土木工程、力学、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四个一级学科。现设有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力学、测绘工程、城市地下空间8个本科专业,20个硕士点,9个博士点。土木工程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工程力学具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为安徽省重点学科;拥有“安徽土木工程结构与材料省级实验室”“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4年,“先进钢结构技术与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计划;土木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也是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土木工程专业2012年评估取得8年合格,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2013年评估取得5年合格、水利水电工程专业2015年认证取得5年合格,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17年评估取得4年合格。
目前,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32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现有教职工188人,专任教师16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0人,正高职40人,副高职8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2名、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安徽省教学名师2名。学院现有师生正式党员总计510多名,其中教职工党员120名,(占教职工比例62%)研究生党员270多名,本科生120名;现设有基层党支部35个,其中教工党支部9个,研究生党支部21个,本科生党支部5个。
学院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要求,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需求为牵引,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原则,以强化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不断优化培养方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不断内涵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扎实推进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与学术、党建与民主管理等工作。在办学过程中,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的理念,着力创建以“立德树人、能力导向、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本科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和校内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着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能力;在科研和学术研究中,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科研学术工作思路,倡导“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的科研理念,注重汇聚科研队伍,构筑科研平台,科研项目的规模和总量逐年攀升,科研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学科建设中,不断加强学科内涵质量建设,在桥梁结构安全监测、先进钢结构技术与建筑工业化、岩土及地下工程灾害预防控制、城市污水处理与水环境综合治理、绿色建筑新能源利用与环境保障安全等五个重要发展领域方向,不断打造承担国家或地方重大项目理论或应用研究的能力,形成具有特色的竞争优势和影响力。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领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遵循“精选、严育、重用、厚待”的原则,按照“重质量、重水平、重素质、重实绩”的标准,采取“引进与培养并重、师德教育与业务提高并进”的思路,持续加强建设,打造了一只能够较好地满足学院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在学生工作中,学院扎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坚持不懈”和“正确认识”工作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以培育优良院风学风为基础,以服务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为根本,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培育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在党建工作中,坚持旗帜鲜明抓党建,坚持以基本遵循抓党建,严格按照党章中关于党的建设的“四项坚持”基本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共合肥工业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工作,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服务师生,保障和助推了学院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院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服务”“四个坚持不懈”的新要求,面向世界科技进步、国家现代化建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扎实推进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和目标任务的落实,在“双一流”建设和“十三五”规划落实过程中,正在努力向跻身国际知名且排名先进、国内一流且特色影响力凸显的办学目标迈进,为学校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