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

text

学院简介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无线电工程系,1996年由原计算机与信息系、计算中心和微机所组成学院,更名为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是合肥工业大学教学实体单位。学院下设3系10研究所1实验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所、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所、分布式控制研究所、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所、情感计算研究所、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所、电路与系统研究所、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实验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92人,其中千人计划1人,日本工程会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黄山特聘教授5人,黄山青年学者5人,教授33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87人。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97人。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安徽省教坛新秀4人,学院还拥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江淮十大杰出青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力量。
 

       学院现有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两个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七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学院现有四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目前每年在校学生2500余人,截至2014年底已培养毕业本科生达到12670人,硕士2754名,博士150名。
 

       学院现有多源海量动态信息处理教育部创新团队、老人福祉信息科技创新引智基地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汽车电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特种显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省部共建现代显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安全关键工业测控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情感计算与先进智能机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矿山物联网与安全监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建筑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监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业安全信息技术研究院 (安徽省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十个科研基地。学院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机应用学会、安徽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的挂靠单位。
 

       近几年来,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及其他奖项50多项;在教学成果方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在学生科技竞赛方面每年约获得金奖4项,银奖5项,铜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9项。
 

       学院每年承担“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及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科研课题几十项,年科研经费超过4000万。学院现有多媒体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处理、数字信号处理与通信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无线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网络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采集与无损检测、分布式控制、网络与信息安全、智能计算理论与软件、协同计算与系统仿真、嵌入式系统与SoC、计算几何与计算机图形学、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方法、嵌入式软件理论与技术、软件工程可视化技术、软件质量保证与可信计算、信息系统项目管理、面向VLSI的软件验证方法等研究方向。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将秉承“学院、荣誉、责任”之精神,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两翼,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行政实验为保障”之理念,促进学院科学、和谐发展,全面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