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首先,学校积极开展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接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所需,不断优化本科专业办学的布局结合,2015年以来停招、缓招、复招、新招专业8个,扩大社会需求旺盛、办学质量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好的专业,控制整体规模,优化专业结构。
第二,立足于我校工科等实践应用性专业特点,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引入行业企业及其专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推进与行业企业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推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我校教师中拥有大量的注册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基本涵盖了城乡建设行业的国家注册执业资格类别。目前,学校已有5个专业入选辽宁省向应用转变试点专业。
第三,积极将城乡建设行业最新技术引入人才培养过程。学校2014年启动现代建筑产业化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率先将装配式建筑、建筑信息模型(BIM)、绿色建筑等先进技术融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较早开设了BIM基础等公共基础课程,并在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个专业中进行更深入广泛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受到城乡建设行业企业的普遍欢迎。
第四,大力开展专业认证评估,全部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开展的6个专业评估,获得了已开展的本科、硕士所有层次和最长有效期,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可按规定提前报考相应的执业注册资格考试。2017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8年,环境工程、测绘工程专业也将参加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此外,我校对接建设行业骨干企业的人才需求,自2012年开始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共同创办“中建一局班”订制人才培养。该班的绝大部分毕业生被中建一局(集团)录用就业,并对接该企业后续的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不仅开拓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专属渠道,更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创造了优先机遇。学校还将陆续扩大与其他央企的联合培养,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订制班的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