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

text

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

(1)作物、种业方向:
       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学位下设作物和种业方向,作物方向重点围绕水稻、棉花、小麦等重要农作物开展遗传、育种、农作制度创新等方向的研究工作;种业方向从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子检验、种子 贮藏与加工、种子经营与管理等方向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工作。
       本领域拥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讲师7人。人才队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浙江省千人计划2人,浙江省政府特聘教授2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计划2人,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硕士生导师15人。
       农艺与种业领域农业硕士需要掌握植物生产的基本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发展需求规律及技术应用、传播模式,具备植物生产全产业链的生产与经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技能。经过硕士期间的学习和实践,毕业生将成为农艺与种业领域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和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园艺方向:
       园艺方向主要包括园艺植物栽培生理与技术、园艺植遗传育种、园艺植物采后处理与加工等3个研究方向。主要进行园艺植物栽培原理、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建立标准化栽培体系,开展设施环境与园艺植物生长发育及品质调控的关系、设施高效栽培的理论与配套技术等研究;开展园艺植物新技术和新方法,种质创新及良种繁育、特色品种引种及利用,重要性状相关基因的发掘、鉴定,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研究;进行采后生理及贮运保鲜技术、品质调控与加工技术、商品化处理技术与开发等研究。
       所依托的园艺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目前有教职工32名,其中正高职称10名,副高职称15名,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国家千人计划”人员1名、“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人员6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名,其中硕士生导师21名,博士生导师3名(联合培养)。近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22项,省部级项目33项,项目总经费达1800多万元;获得省部级奖4项;主编(参编)教材(专著)4部,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30篇。由本学科成员组成的“园艺作物品质调控机理及安全生产研究技术团队”为“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同时学科成员担任浙江省“蔬菜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副组长、浙江省“蔬菜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学科内多名教师参与浙江省花卉、果品、食用菌等浙江省创新团队。
       本方向拥有仪器设备先进的植物分子与发育生物学实验室、蔬菜栽培生理与品质调控实验室、果树栽培生理实验室、花卉栽培与遗传改良实验室等7个实验室,建有“浙江省农产品品质改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果蔬加工专业分中心”等4个高级教学科研平台;建有校内农作园和实验农场各一个、校外教学实践示范实习基地13个。
       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就业率名列前茅,主要就业单位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可独立从事本领域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管理及科技推广等工作。自主创业能力强,成功率高。

版权所有©浙江农林大学研招网
中教智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