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优良学风团队风采
1.理学院高分子表界面团队
本团队由王新平、左彪、周娴静、张翠云四位指导老师以及22名研究生组成,其中博士2名,2015级研究生5名,2016级研究生7名,2017级研究生8名。
团队成员乐学好学,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通过勤奋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团队成员共发表SCI期刊论文6篇,其中一区4篇、二区2篇;发表顶级期刊论文1篇;受理发明专利1项。同时,团队成员注重课余学习,坚持每周开展一次文献学习交流活动,了解其他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获取新概念、新思路,并由老师指导点评,共同交流、促进吸收。每月定期开展科研工作交流会,学生主动汇报自己的工作,同时引入文献与已有科研结果进行比较,讨论实验的可行性及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团队还会经常邀请本领域的知名教授开展学术报告与交流研讨。团队注重每位成员的素质拓展,定期组织户外出行,放松成员身心,提升团队凝聚力。如举行元旦晚会、集体春秋游等节日活动,活跃实验室氛围。


2.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聚合物合成与功能构造实验室团队
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聚合物合成与功能构造实验室共有成员14人,指导老师为江国华、童再再、马翩翩、杨玉慧。
团队成员以“勇于创新,敢于创作,强化自身”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身科研及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团队现已发表SCI期刊论文10篇,其中一区2篇,二区4篇,三区3篇,四区1篇;并获得导师一作研究生二作受理发明专利3项。团队每周召开组会,成员须以ppt形式汇报一篇最新文献。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以及学术大师和学者的学术报告。不定期组织团队集体活动,邀请已毕业的师兄师姐一同参与,分享工作学习经验,并利用节假日开展诸如体育比赛、户外拓展等活动。导师建立团队成员每日签到制、每日值班制、每周组会制、分工管理实验仪器制以及学术成果奖励制等。由此,团队形成了优良的学风建设氛围,师生相处融洽,团队成员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与实践能力。
3.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智能农业机器人技术团队
智能农业机器人技术团队由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武传宇教授带领,在智能农业装备、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以及振动控制领域做出了积极探索,在学院起着良好的带头作用。
目前,团队拥有成员12人,其中博士生1人,2015级硕士研究生3人,2016级硕士研究生5人,2017级硕士研究生3人。团队秉持“制度建设是基础,制度执行是关键”的理念,定期开展小组讨论及总结汇报,相互督促,共同进步。同时,团队定期开展各项学术活动,极大提高了成员的学术积极性。团队已发表特级期刊论文1篇、EI期刊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受理发明专利16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授权软件著作2项,并获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浙江省一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等多项奖励。团队实行“一对二”培养方案,即一个高年级成员,结对一位研一同学和一位本科同学,保证每个课题研究梯队不断层,并积极鼓励团队成员以团队形式参加课外学术竞赛。此外,在课余时间,团队还积极组织篮球赛、春游、爬山等文体活动,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服装学院服装虚拟仿真创新团队
服装虚拟仿真创新团队共有10名研究生组成。其中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9名。在导师邹奉元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团队成员在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实验室进行学习、科研实践和交流工作。
目前团队已经形成了数字化服装技术、服装图像信息化处理两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团队现已发表理工类一级A期刊论文1篇、二级期刊论文2篇;主持省级项目1项;获得导师一作研究生二作受理发明专利3项、导师一作研究生二作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团队一直注重学风建设,坚持实行组会制度,确保两周一次的团队组会,在组会中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团队成员多人获得研究生各类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三好研究生等荣誉。团队成员在学习之余,注重文体实践活动。成员们先后担任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副主席、文艺部副部长、办公室副主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班长、团支书等职务,多次协助学院举办江浙沪服装类高校论坛及暑期社会实践等方面活动,在工作中逐步锻炼提升团队的组织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了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