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自2012年起开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迄今,已招收6届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有5届毕业生。
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体现地域特色,传承我党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群众工作传统,探索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理论、方法与实践模式,实行“学校、行业主管部门、合作机构”联合培养,充分体现专业学位教育实践导向,注重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面向区域、面向基层,培养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有正义感、社会服务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特别是针对留守人群、城镇社区、农村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师资力量:现有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专任教师22名,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6名,博士10人,11位获得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4位获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硕士研究生校内导师27人,聘请了35名主抓社会工作的行业主管领导、一线的优秀社会工作者以及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作为校外导师。
教学平台和设施设备:现有2个国家级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江西省社会工作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社会工作实验室仪器设备价值170万元,面积近800平方米。
培养方向:农村社会工作、城镇社区社会工作、留守人群社会工作、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
主要课程:社会工作伦理、社会研究方法、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理论、高级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与管理、高级社会统计、群众工作传统与社会工作创新、社区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留守人群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评估、社会治理专题、政治理论、综合英语。
培养特色:构建了“政府-高校-机构”联合培养机制,探索了红色资源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模式、初步形成了“服务项目”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模式。
成就荣誉: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获得江西省研究生创新项目26项、江西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论研究创新工程专项课题5项、“创青春”江西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2项、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竞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三等奖2项,6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4名研究生获得省政府奖学金,研究生参加民政部“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江西省福彩公益金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江西省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等社会工作服务项目18项。每届研究生100%就业。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相关领域提供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