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分铸造、塑性成形及模具和焊接三个方向。铸造方向源自于1978年开始招生的铸造专业;塑性成形及模具方向源自于1985年开始招生的锻压工艺及设备专业;焊接方向源自于1992年开始招生的焊接专业。经过1998年的教育部对本科专业的调整,铸造专业、锻压工艺及设备专业和焊接专业整合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专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
经过多年的建设,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被批准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辽宁省示范专业、辽宁省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和辽宁省普通本科应用转型试点专业。并获批辽宁省材料成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本专业依托辽宁省材料加工及性能检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材料成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辽宁省高校材料先进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稳定的实验实训基地。实验室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各种材料加工及性能检测仪器、设备总值2000万元。
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科技计划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7部。
本专业教师30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2名,讲师8名,高级实验师1名,实验师2名。具有博士学位27名,硕士学位3名。拥有省级教学团队“塑性成形与模具”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精品课“材料成型原理”。校级优秀主讲教师2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国防特色和辽宁省一流学科,作为该学科的重要支撑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每年招生规模为210人左右。
本专业实施“以设计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培养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必需的基本技能和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并在学习工作中具有自学和更新知识能力。具有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质。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制图、材料科学基础、金属热处理、机械设计、材料力学性能、材料成型原理、工程力学、材料成型工艺与装备、材料成型质量检测、材料成型控制基础。
就业方向
本专业分为铸造、塑性成形及模具和焊接三个方向。毕业生可在机械、冶金、国防等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的技术开发、工艺和装备设计与制造、生产组织与管理、科研与教学等工作。具有分析与解决本领域工程问题的能力,成为本领域的工艺/设计/制造/生产组织与管理工程师等高级应用型人才。
装备制造为“中国制造2025”以及辽宁省为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而推进的“一带五基地和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必将作为高端装备制造的基础技术,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专家们预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的就业需求将得到大大提升,甚至有可能出现“热销”局面,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将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
名师风采
赵忠兴,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工学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铝合金净化及质量控制技术,铝合金精密成型及石膏型铸造技术。主持完成了国防“八五”、“九五”、“十五“攻关项目六项,参与两项,完成的省部级鉴定项目(八项)和部级验收项目(两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一项。其中2002年获辽宁省产学研先进个人称号。完成企业委托的的科技攻关项目几十项,开发研制了SG系列铝液净化处理精炼机、SGJ系列铝液净化处理精炼效果检测仪和SGD系列低压铸造控制系统,在国内近百家企业得到了应用,给工厂带来的直接经济、间接经济效益明显。主授课程:《铸造合金及其熔炼》、《铝合金净化及检测技术》
在国家公开出版的科技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文章15篇,出版著作2部,授权专利2项。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兵器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辽宁省产学研先进个人。
王忠堂,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工学博士、教授。先后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德国阿伦应用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主授课程:《材料成型原理》
主要荣誉:(校级以上)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辽宁省省级精品课负责人,辽宁省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优秀教师,沈阳市优秀教师,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科研成果:(包括论文)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国家863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等科研项目22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SCI或EI收录论文48篇.获得发明专利7项。发表教育科学论文7篇。出版著作1部《无模成形理论与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合作出版教材2部,《计算机文化基础》和《新编计算机文化基础》。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辽宁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项。
刘爱国,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教授。长期从事焊接、堆焊、热喷涂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发明了竖直方向低稀释率射流堆焊方法,解决了水冷壁堆焊稀释率过高的问题;发明了熔丝钨极氩弧焊,解决了钨极氩弧焊焊接效率低的问题;开发了等离子熔化注射方法和氩弧熔化注射方法,解决了表层复合材料制造过程中增强颗粒分解的问题;开发出等离子熔敷耐磨复合钢板,解决了重度磨损构件大面积堆焊效率与维修工期的矛盾问题。
主授课程:《材料成型原理》、《焊接结构制造》
科研成果:成功发表在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Scripta Materialia,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等国际知名材料和表面工程杂志上,获得同行认可。总计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16篇为SCI检索。主编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已授权发明专利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