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沈阳理工大学“武器发射工程”专业始建于1951年,由“东北军工专门学校”时期兵器工程系的“轻兵器”和“重兵器”专业发展而来,1961年调整为“自动武器制造”和“火炮制造”专业,1969年学校停止办学改办工厂。1978年恢复办学,设立弹引研究室,科研方向为炮引优化设计、计算机设计应用等。2007年恢复“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专业招生,下设与原专业对应的“自动武器”和“火炮”两个专业方向。2012年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后,改称“武器发射工程”专业。专业依托沈阳理工大学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省兵器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现代毁伤控制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等学科平台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创新实践基地,依托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依托“网络赋能弹药技术”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培养博士研究生。
本专业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形成了以火药驱动身管指向类武器(火炮、自动武器等)发射系统总体及机构设计、制造为特色,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重在培养学生在武器发射技术领域的设计、技术研发、产品制造、试验测试、使用维护、技术管理能力。
本专业现有教师20人,校内专任教师15人,外聘校外企业导师5人,全部具备工程实践背景。专任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硕士生导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具有双师证教师有15人,辽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2人,辽宁省特聘教授1人,校级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校级高水平成果建设项目团队2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本专业教师获批国防科研项目多项,横纵向科研到款累计200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百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近五年本专业建设有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1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项,校级思政课程建设项目2项。
本专业现有辽宁省兵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高校兵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1个、现代毁伤控制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1个、智能爆破与安全控制工程技术中心1个、辽宁省武器系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辽宁省武器系统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个。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国防工业和辽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国防使命感以及良好的沟通、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兵器及相关领域内从事武器发射系统总体及子系统的设计、技术研发、产品制造、试验测试、使用维护、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预期五年以上的毕业生具备如下能力:
1.系统掌握武器发射工程的专业知识和科技发展新知识,解决武器发射原理与技术、弹道、发射装置设计与制造等复杂工程问题,并考虑社会、环境因素和相关政策法规,具有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决策能力和国际视野,取得工程师资格或具备同等能力;
2.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熟悉并遵守所从事领域的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规范,能够正确评价武器发射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对环境、健康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多学科背景下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或工程项目团队中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与各类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发挥骨干作用;
4.胜任岗位职责,具有终身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弹道学、武器发射流体力学、自动武器结构设计、武器制造工艺学、武器发射试验方法与技术、武器架座与缓冲装置设计、火炮设计理论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就业面向相关生产企业、科研单位、管理部门和部队从事火炮与自动武器的系统设计与分析、产品制造、技术开发、实验测试、管理等工作,也可深造后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作为东北地区设立的唯一武器发射工程专业,毕业学生在服务辽宁建设的同时,还广泛就业于北京、南京、西安、重庆、福建等省份,毕业生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在行业内整体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以此同时,专业考研率也逐年上升,2022年专业考研率达到30%,多名学生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等院校,并得到这些院校对本专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高度认可。
名师风采
杨丽:女,1980年10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装备工程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东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和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作为学校骨干教师先后派往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进行国内访问学者研究。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成员、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兵器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导研制专项工作编写专家组专家、辽宁省兵工学会会员、辽宁军民融合(兵工)产业校企联盟弹药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兵工学会弹箭专业委员会委员、《兵工学报》等多个期刊审稿专家,国家二级安全评价师。
研究领域:1.武器可靠性工程;2.武器系统延寿技术研究;3.复杂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4.武器新原理、新材料及新工艺研究。
主要荣誉:她扎根教育近二十年,奋斗在教学和科研一线,爱党敬业、恪尽职守、竭诚奉献,教学和科研业务能力和水平过硬,积极献身国防科技和教学事业。多次年终考核优秀,多次获得沈阳理工大学“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2021年获“我心中的好导师”称号。曾获中共沈阳市委教科工作委员会“2019年服务沈阳先进个人”;辽宁省教育厅“2019年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等荣誉。
科研和教学成果:多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备部、航空科学基金、兵器科学研究院、辽宁省科技厅、沈阳市科技局项目等30余项;主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5项,重庆市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1项,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1项,横向科研课题8项,校级科研课题6项目。主持辽宁省教育厅教学改革课题1项,主持和参与省级及校级教学改革课题14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检索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2项和软件著作权4项。出版教材2部,著作1部。指导学生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各类竞赛奖项。
袁志华:男,1963年出生,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北大学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专业。现任职于装备工程学院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专业教师,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学科的学科带头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兵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公安厅弹药危险品鉴定技术专家,中国兵工学会会员,辽宁省爆破协会理事,辽宁省特聘教授,沈阳理工大学双师型教师,沈阳理工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长期工作在本科教学,硕士生教学,博士生教学一线。
研究领域:1.武器弹药新原理、新材料及新工艺研究;2.武器现代远程榴弹应用技术研究;3.武器系统的先进制造技术研究;4.高效毁伤技术及工程爆破技术研究;5.新概念武器原理及结构研究。
主要荣誉: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首批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沈阳理工大学教学名师。
科研成果: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国防项目11项,主持完成辽宁省教学教改项目4项。指导完成大学生大创省级项目6项。获兵器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工信部技术发明奖三等奖一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2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6项,主编辽宁省高校首批“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9余篇,其中SCI、EI收录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