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理工大学欢迎您

img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

专业介绍

沈阳理工大学“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始设于1954年(专科),1960年(本科),1978年设立“弹药工程”专业,1985年停止招生;2002年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重新恢复并成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本专业为全国现有的八个兵器类专业之一,辽宁省级重点学科“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是本专业的重要学科支撑。本专业依托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省兵器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现代毁伤控制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等学科平台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创新实践基地,依托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依托“网络赋能弹药技术”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培养博士研究生。

本专业2014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18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19年获批辽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校内专任教师25人,外聘校外企业导师15人,全部具备工程实践背景,其中双聘院士1人,特聘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博士后4人;教授5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具有国外留学、任教经历及国内访问学者会议交流教师5人;辽宁省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1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沈阳市创新人才1人;具有双语教师资格3人,国家级安全评价师3人;校级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校级高水平成果建设项目团队2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

本专业建设有辽宁省武器系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辽宁省武器系统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校级虚拟教研室1个,与兵工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7个。

近五年,本专业建设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2项,辽宁省精品视频公开课1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项,校级思政课程建设项目2项;本专业教师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2篇,其中SCI收录12篇,EI收录13篇;出版教材7部;本专业教师获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1人,省级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省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三等奖1项;主持参与省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11项;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竞赛并获奖50项,国家级及省级大创项目11项。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面向国防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国防使命感以及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面向智能弹药新概念、新原理、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系统掌握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弹药、爆破领域从事系统设计、技术研发、产品制造、试验测试、使用维护、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预期毕业五年后具备如下能力:

1. 能够系统掌握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的专业知识和前沿技术,在航空航天、兵器等国防及民用领域能够独立分析解决弹药战斗部设计、目标毁伤、爆破技术、仿真分析等复杂工程问题。

2. 能够适应行业发展,具备一定科学思维、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学习和开发新兴技术和工具,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解决弹箭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 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快速融入团队并善于在多元场合有效表达观点并达成沟通目标;

4. 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乐于尊重并践行社会职业道德和规范,综合考虑社会、环境、法律、经济、道德、政策、文化等因素影响,服务社会,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支撑。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设计、弹箭制造工艺学、弹道学、弹药学、传感与测试技术、弹药系统设计理论,终点效应、炸药与装药技术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国防工业和区域发展,可在航空航天、兵器及民用爆破领域从事系统设计、技术研发、产品制造、试验测试、使用维护、技术管理等工作等相关工作。近年来毕业生工作地点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陕西、河南、四川、湖南等省。毕业生能够在企业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在企业迅速成长,成为专业技术骨干力量。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近年来毕业生考研率在15%左右,主要考取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毕业生们以其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个人素质,敢于吃苦的科研精神,受到兄弟院校指导教师的一致好评。

名师风采

焦志刚研究生学历,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沈阳工业学院兵器结构与制造工程专业,曾赴芬兰TAMK理工大学交流学习,现任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负责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兵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授课程: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弹药工程技术基础、弹药优化设计、兵器概论、新概念武器-弹药工程等。

主要荣誉: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优秀教师,沈阳理工大学优秀教师,沈阳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沈阳理工大学就业先进个人等荣誉。

科研成果:主要从事弹箭现代设计方法、弹箭远程技术、尾翼技术、炮口流场仿真、内外弹道、终点效应及自动装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重点预研课题及省、市级科研项目;并与企业联合,承担多项横向课题研究。参加和主持编写《现代兵器概论》、《高等动力学及在弹箭设计中的应用》、《现代武器弹药技术手册》、《兵器概述》、《弹药可靠性工程》等教材和译著。其中《高等动力学及在弹箭设计中的应用》获辽宁省优秀教材一等奖,《弹药可靠性工程》获辽宁省兵工优秀教材一等奖,第一届教育部兵器类专业教学指导优秀教材。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