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理工大学欢迎您

img

自动化专业

专业介绍

自动化专业是我校成立最早和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之一,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教学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自动化专业形成了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3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老师11人。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自动化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不仅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以及很强的动手能力。该专业在特色凝练、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就业率和考研比例逐年提升。

自动化专业特色是以培养自动化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以“控制与系统”为主线,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弱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面向工程技术应用、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以科研和工程实践推动专业教学,将科研项目与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系统观念、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研促进教学,科研服务于教学,是自动化专业多年来一直奉行的原则,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先后与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伟创电气有限公司、沈阳昊诚电气有限公司、沈阳飞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等公司建立了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和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专业教师积极从事科研和工程项目,具有丰富的科研能力和工程项目设计实施能力,近年来,该教学团队先后累计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主干课程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运动控制基础、电力拖动直流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变频控制技术、过程控制系统。

就业方向

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自动化工程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维护、优化等工作;自动化设计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软件工程师—自动化系统中相关的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就业领域包括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铁道、民航、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

名师风采

杨青,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4年、 1987 年先后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工程系自动控制专业和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学科,分获工学学士学位和工学硕士学位。 2002 年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从事过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研究。2013年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复杂系统故障诊断与监控技术、计算机控制理论与应用技术、智能检测与信息处理。

主授课程:计算机控制系统

主要荣誉:曾获辽宁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壹等奖,辽宁省教委科学进步3等奖,沈阳市优秀教师称号。

科研成果:主要成果有: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 30 余项,发表EI检索论文20余篇。提出多种基于数据和智能的集合型实时故障诊断方法。

纪振平,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主任。1986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合校后吉林大学)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8年在东北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获工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优化与控制,智能优化方法,工业过程故障检测与诊断等。

主授课程:过程控制系统

科研成果:主要参与完成国家“863”项目1项、“985工程”科研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横向科研课题多项,科研经费累计1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10余篇论文被EI检索。

郭海峰,男,教授/博士,出生于1970年4月。2006年9月取得东北大学系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2007年6月至2010年11月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国家工业信息化实验室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与物流运作技术、电子商务、ERP、切换技术等。作为项目责任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闭环供应链中差别定价问题研究”、沈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供应链系统中牛鞭效应问题的抑制算法研究”等。参与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863项目2项、973项目1项和多项教育部支持科技项目、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沈阳市科技攻关项目以及首钢等国有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等。已在国家核心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18篇,ISTP收录11篇,出版专著1部《牛鞭效应——现象、危害、量化和控制》、参与出版专著3部,出版教材2部。系统工程国际权威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和国内期刊《信息与控制》、《计算机集成技术》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