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安全工程专业创办于2010年,同年9月正式招收本科生,主要培养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工程安全规划与安全设计、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危险源控制与安全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成为能在现代工业生产领域从事安全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安全监察与监管、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教育与培训、事故应急救援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目前,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0人,讲师7人,高级职称比例占76.67%,博士学位比例占80.00%,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占40.00%,具有工程背景教师占50%;具有硕士生导师20人。
本专业以学院现有的“辽宁省废水治理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特种电源工程研究中心”以及“辽宁省金属表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学科平台为依托,以化工过程安全为主线,紧密结合安全工程学科特点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逐渐形成了如下优势与特色:
(1)以工业生产安全为基础: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检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评价、安全教育等;
(2)以化工安全为方向:化工工艺安全技术,化工单元安全仿真技术,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及泄漏扩散事故仿真技术,化工行业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理论与技术;
(3)以化工安全设计与应急管控为专业特色;
(4)建成化工特色的本科实践教学平台:化工安全实训实验室、化工过程粉尘爆炸参数测试实验室、安全人机实验室、通风除尘实验室等。
目前,本专业招生规模70人,现有在校生160人。人才培养质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准。近五年培养本科生278名;近五年平均就业率为98.5%。,分布在化工、石油、建筑、消防、安监等各个领域,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主干课程
安全学原理、系统安全工程、安全管理学、化工原理、电气安全、防火防爆、安全人机工程、化工制图、安全人机工程、工业通风安全、化工安全设计、化工过程安全、化工过程自动控制与仪表、事故应急技术、消防安全工程、化工安全仿真技术。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企业、科研单位、教育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不同层面方向的工作,具体如下:
技术层面方向:能在化工安全领域及相关行业独立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在消防、安全监察、特种设备检测、设计院、保险公司从事风险评价、安全设施研究、设计、技术开发和产品检测检验等工作;能够胜任本职工作,成为业务和技术骨干;在项目中能够理解其职责,与他人合作,承担责任。
技术管理层面方向:能够在各生产领域胜任安全技术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成为企业骨干;可以参与国家、省市、地方政府的安全监察管理,法律法规的修订等。同时,通过持续学习,能够成为安全工程领域企业或相关企业中负责的骨干人员,或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骨干技术人员。
教育层面方向:经过培训或深造可以成为高等学校教师或安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和职业培训工作。
科学研究层面方向:能够继续深造完成硕士、博士学业,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能够独立或合作承担科学研究课题,解决具体科学技术问题,具备一定科研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层面方向:能够以个人或团队创业,经营中小规模企业,成为微小企业家。
名师风采
张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安全工程专业教研室主任。
主授课程:《工业通风安全》、《防火防爆工程》等。
主要荣誉:沈阳市安全生产专家;沈阳市科技创新专家库专家;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通风安全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兵工学会会员。
科研成果:主持参与省部级科技项目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市级科技成果奖1项;出版中文教材1部,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0篇被SCI、EI收录。
李德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授课程:《安全学原理》、《系统安全工程》等。
主要荣誉:《安全工程概论》成为2013年辽宁省资源共享课;辽宁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专家、辽宁省安全生产专家、辽宁省百千万人才、沈阳市安全生产专家等。
科研成果:(1)项目:主持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秸秆气化动态定量风险评价技术研究”(L2012060);主持4项企业横向课题;参与了科技部与环保部项目“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技术示范研究”(2009ZX07526-006);参与企业横向课题20余项;(2)论文与教材:20余篇(三大检索5篇);参编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安全人机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