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理工大学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国际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国际工程学院”)是2022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由沈阳理工大学(SYLU)和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TPU)合作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许可证》编号为 MOE21RUA02DNR20222283N。
国际工程学院是辽宁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文件精神设立的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之一,学校系统引进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管理模式,并依托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及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采用中外双方共同管理,共同培养的运营模式,实行中俄师资、课程和教材全面共享。
国际工程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充分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优势,瞄准国家战略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教育开放、科技创新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国际合作助推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将“机械”、“材料”、“计算机”和“仪器仪表”等优势特色专业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大学特色专业进行强强对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招生专业、计划及学费
●招生对象
国际工程学院招生计划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招生政策。
●语种要求
对考生的语种无要求,有无俄语基础均可报考,入学后“零基础”学习。
●培养模式
国际工程学院采取“4+0”培养模式,学习过程全部在沈阳理工大学完成,实施“双学籍、双学位”制,即新生入学后同时注册沈阳理工大学和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学籍,学生完成两校制定的联合培养方案后,达到毕业要求的,获得沈阳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双方授位标准的,授予沈阳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和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其中,俄方授予的学位证书与其在俄罗斯本土颁发的学位证书完全一致。
在沈阳理工大学完成前三年教学计划后,符合规定的学生按照自愿的原则,可申请按照校际交流形式赴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学习,修完教学计划且顺利通过毕业答辩的,获得沈阳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双方授位标准的,获得沈阳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和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培养过程采取中方教师中文授课,外方教师俄文授课方式,注重“三强化”,即强化“专业+俄语”的全过程俄语教学、强化工程实践、强化应用能力。
●奖学金体系
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专项奖学金等多个奖学金项目。
●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简介
托木斯克理工大学(TPU, Tomsk Polytechnic University, Russia)创建于1896年,是一所享有盛名的百年老校,是俄罗斯最顶尖的三大理工大学之一,是远东地区工学教育的发源地。该校学历认证达到了欧洲标准和世界超一流大学的标准,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先后位列第387名(2020)、第401名(2021)、第395名(2022)。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影响力排名中在工业、创新、基础设施类别世界排名第96名,是俄罗斯“5/100卓越学术计划”首批15所研究型大学之一。2021年,在俄罗斯最佳大学RAEX-100排名中位居第8位,被俄罗斯科学教育部遴选为“优先2030年计划”首批科研高校。该校是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领航者之一,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物理学家、化学家丹·谢赫曼担任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国际科学理事会主席。
目前拥有教职工1712人,校内博士及博士后教师人数达1139人,其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6人,荣誉科学家12人,国家奖章获得者2人,俄罗斯联邦总统奖获得者1人,俄罗斯联邦政府奖获得者12人(含俄罗斯联邦政府青年科学家科技奖获得者9人)。
建校以来,培养出各类专家17万余人,其中包括院士及国家优质奖章获得者500余人,曾拥有包括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内的诺贝尔奖获得者4人。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凭借强有力的学术和科学支撑,已成为俄罗斯一流的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国际交流中心,在中俄区域建设与发展中,在世界科学研究与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合作背景及成果
2004年建立的辽宁省唯一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共建中俄风洞实验室、中俄联合高能束流实验室、中俄微波武器实验室、中俄激光技术实验室。
2007年两校签署校际联合培养合作协议,2012年 两校“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赴俄罗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公派留学项目资助。至今,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三个专业开展的中俄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中,累计培养本科生500余人,硕士100余人,博士9人。
2019年两校共建辽宁省俄罗斯院士专家工作站。
2020年两校“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促进与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资助。
2021年两校签署《联合设立“沈阳理工大学托木斯克理工大学沈阳托木斯克理工学院”合作协议》。
●专业介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代码080202H)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际化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能够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具有机械设计、制造、机电控制、计算机技术等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具备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环境保护意识和职业道德,具有团队精神、跨国学习工作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国外企业、国际组织中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经营销售以及生产运行管理等工作。
专业优势:本专业长期立足军工制造和辽宁装备制造行业发展需求,形成了以设计为主线,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兵工、校企协同创新的专业特色,在装备设计、先进制造工艺能力培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托木斯克理工大学该专业重视实践,为学生提供了电子数字测微仪、Festa机器人系统等先进实验设备,为培养“理论+实践”的全面人才保驾护航。
专业背景及就业前景:专业始建于1948年,2007年获批中俄 2+2 联合培养本科项目,2008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示范性专业,2009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2011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9年获批辽宁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所属机械工程学科于2018年获批国防特色学科。
本专业面向兵器工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相关领域,培养服务机械装备制造工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具有良好就业前景。
咨询电话: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80901H)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本专业以“多元驱动”培养为主线,以项目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聚焦装备智能化和武器信息化过程中嵌入式开发和网络传输问题,形成了以问题为导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本专业建有国家863空间信息安全基础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具有“辽宁省通信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7个、省级校外实践基地及中心5个、校级本科实验室8个;师资队伍人员充足、结构合理。托木斯克理工大学该专业重点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编程、人工智能、虚拟与现实系统编程等方面的能力,学校为学生提供相关实验室11所,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与团队合作能力。
专业背景及就业前景:本专业成立于1978年,是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于2019年入选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建设点。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民经济、国防、科研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设计、研究、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咨询电话: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405H)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金属热处理工艺和表面处理技术,具备利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金属材料研究和工程实践以及解决专业领域技术问题的能力,具备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质,能够在军工及相关领域内从事金属材料及其工艺设计、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
本专业以“金属材料材料工程与应用”为主线,突出热处理工艺与设备、兼顾材料先进表面处理技术。依托辽宁省材料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在拥有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和6个省部级实验平台,与省内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联合,建立了生产实习基地,为本专业学生基础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升,搭建了支撑平台。专业引入了我国目前唯一针对材料热处理相关专业在校本科生开展的“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开始工程化教育,大大提升专业技能的培养质量。托木斯克理工大学该专业引进大量先进实验设备,学生自本科二年级开始便参与相关学科实践与研究。学校设有纳米中心及材料科学物理研究实验室等多所实验中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专业背景及就业前景:
专业始建于1996年,2007年获批中俄 2+2 联合培养本科项目,所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于2018年获批国防特色学科和辽宁省一流学科。
本专业面向兵器工业和金属材料制备、加工、热处理和表面改性工艺与设备的设计等相关领域,培养服务钢铁行业、机械制造、热处理等相关领域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金属材料工程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具有良好就业前景。
咨询电话: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专业代码:080301H)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国际化交流以及我国工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能够运用电路电子技术、信息获取与信号处理、测控技术、仪器仪表等专业基础知识解决信息获取和处理、仪器及测控系统设计问题,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人际交往、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毕业后能够在仪器制造、无损检测、信息与控制等领域,从事仪器仪表设计与开发、视觉检测与识别、测控系统集成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优势:
专业以“校企协同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以产学研合作基地为依托,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具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国防特色学科及“智能与网络化测控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建有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师资队伍博士人才充足、研究背景深厚强大。托木斯克理工大学该专业师资队伍强劲,实验设备先进、资源充足。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先进的测量信息技术,具备设计和操作复杂的无损控制和诊断系统等的能力。
专业背景及就业前景:
本专业1960年设立,1999年更名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为教育部特色教育示范专业、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20年入选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国防、仪表、医疗、电力等领域从事设计、开发、运维及管理工作。
咨询电话:
●咨询方式
咨询电话:024-24682566、24681016
联系人:
●学生问答
问:俄罗斯的学历是否得到中国承认?
中国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中收录的俄罗斯高校学历学位均得到中国教育部的承认。
问: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的世界排名如何?
该校学历认证达到了欧洲标准和世界超一流大学的标准,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先后位列第387名(2020)、第401名(2021)、第395名(2022)。
问:何为QS世界大学排名?
QS世界大学排名是全球查阅量最大的世界大学排名,在2010年得到了 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IREG)建立的“ IREG-学术排名与卓越国际协会”承认,是参与机构最多、世界影响范围最广的排名之一,是被公认的权威世界大学排名之一。
问:不具备俄语基础能否报考国际工程学院?
可以,对考生俄语语言水平无要求,有无基础均可,入学后“零基础”学习。
问:国际工程学院的教学安排如何?
中外方教师合作完成教学,中方教师主要负责通识教育类课程及专业基础类课程,外方教师主要负责专业核心类课程及俄语类课程,在授课语言上,中方教师以中文授课,外方教师以俄文授课。
问:何为“4+0”培养模式?
学习过程全部在沈阳理工大学校内完成,实施“双学籍、双学位”,即新生入学后同时注册沈阳理工大学和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学籍,学生完成两校制定的联合培养计划后,符合双方授位条件要求的毕业生将获得沈阳理工大学授予的学士学位证书和大学本科毕业证书,以及托木斯克理工大学授予的学士学位证书。
问:在“4+0”培养模式下,是否具有赴俄罗斯交流学习的机会?
根据学生意愿,学生在沈阳理工大学完成前三年教学计划之后,可采用校际交流形式选择赴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学习,修完教学计划且顺利通过毕业答辩的学生,亦可获得沈阳理工大学授予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以及托木斯克理工大学授予的学士学位证书。
问:毕业生获得的俄方文凭与俄罗斯本土学生的文凭是否一致?
俄方授予的学位证书与其在俄罗斯本土颁发的学位证书完全一致。
问:国际工程学院是否具有完善的奖助体系?
为鼓励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我校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助研津贴、助管助教、助学贷款、绿色通道等奖助项目。
同时,我校自2012年开始,已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赴俄罗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公派留学项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专项资助项目 —“促进与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中俄政府奖学金项目”等国家级奖学金项目,成绩优异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中国或俄罗斯各类奖学金资助,赴俄深造学习。
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奖学金项目授予率如何?
以我校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等俄罗斯知名院校开展的中俄“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为例,2019级项目学生本科插班生类别资助项目奖学金授予率为73%,2018级项目学生本科插班生类别资助项目奖学金授予率为84%;2016级项目毕业生申请继续在俄攻读硕士研究生奖学金授予率为100%。
问:就读国际工程学院,未来的毕业去向及就业前景如何?
国际工程学院采取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合作的国际办学新模式,学生学位证书含金量高,竞争力强,具备“中外双学位”的学历优势,毕业去向选择面宽,就业前景广阔。
以我校与俄罗斯知名高校开展的中俄“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为例,自开展以来,多名项目学生本科毕业后赴“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莫斯科国立高等经济大学、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等多所俄罗斯达到世界超一流大学标准的顶尖学府深造,目前已培养硕士100余人,博士9人。
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科学院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京东方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材料研究所、中兴通讯莫斯科海外公司等对俄高科技合作的前沿,在对俄高科技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