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博学 笃行 致远

text

农艺与种业领域简介

学科(领域类别)名称及代码:

农艺与种业,095131

培养目标:

农艺与种业专业领域主要涉及农作物和园艺作物生产及管理、草业经营及管理,以及相应作物的种子和种苗生产、经营和管理。因此,农艺与种业领域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培养内涵涵盖植物生产全产业链的生产与经营管理,主要为农艺与种业领域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和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学科平台:(省部级以上平台)

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

山东省旱作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耐盐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花生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山东省高校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现代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青岛综合试验站;

青岛市园艺植物遗传改良与育种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学科方向:(包含主要研究领域与研究内容)

作物方向研究内容包括:农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与生产组织管理,农业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区域种植制度的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模式,宏观农业等。

种业方向研究内容包括:大田农作物、园艺作物、草业的种质资源及品种选育,种子繁育、生产及推广应用,种子生产及加工贮藏,种子质量检测及法律法规,种子经营及营销等。

园艺方向研究内容包括:园艺作物全产业链的生产经营管理、种苗繁育、种植管理、采后处理与加工、技术研发与应用等。

草业方向研究内容包括:草种质资源与育种,草地生态,饲草加工与利用农区草业,人工草地管理与利用,草坪与绿地,运动场草坪建植与管理,生态绿地建植与管理等。

学科(专业)队伍:(包含主要研究领域与研究内容)

作物与种业方向:现有专业教师59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57人,硕士生导师30人。其中,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山东省农业产业体系首席专家1人、岗位专家4人,国务院特贴2人,全国和山东省粮食贡献专家分别1人和2人,山东省突贡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2人,山东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1个。另外,聘请中国农科院、山东农科院等17名知名专家为校外兼职导师,其中双聘院士2名。

园艺方向:现有教职工52人,专任教师42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9人,在55岁以下的教师中,89%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28%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人,山东省水果、蔬菜创新团队岗位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重点学科首席科学家1人,山东省三八红旗手1人,园艺植物遗传育种为省级教学团队。

草业方向:现有校内教师1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博士14人,本科2人;校外行业导师4名。国外博士学位获得者1名,国外留学或访学经历4名。长江学者1名,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名,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团队首席专家及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5名。

科学研究:(承担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奖及对外交流情况等)

作物与种业方向:近五年来荣获国家、省部级等各类成果奖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教育部、农业部科技进步奖各3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选育出作物新品种20余个,发表学术论文256篇,其中SCI论文58篇,编写学术专著9部和教材7部,授权专利54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获软件著作权10项。现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0多项,经费累计达5000多万元。

园艺方向:近五年,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973'、项目、国家行业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948"项目、农业部跨越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省市级科研项目60余项,科研经费达3000余万元。选育新品种20余个,其中4个苹果新品种获国家新品种保护权,7个苹果新品种和1个桃新品种获山东省林木良种证书。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3项,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高校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其他奖项30余项。近五年共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0余篇,主编和参编国家级教材16部,获国家专利7项。

草业方向:近五年,先后承担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良种工程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4项,科研项目充足,每位具有招生资格的导师均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总经费达到1500余万元。具有招生资格的导师年人均可支配科研经费20万以上,能完全满足培养研究生的需要。发表草业领域相关研究论文60余篇,撰写学术著作3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和实用新型专利2项。在山东省建立了8个种草养畜示范基地,并辐射带动苜蓿和青贮玉米等牧草26万亩;推广了苜蓿田冬休季复种冬牧70黑麦技术,有效降低了农业的面源污染,增加了经济效益。

人才培养:(介绍培养学生的数量、就业面向、奖助学金设置、培养研究生获得的科研成果及其他获奖情况)

作物与种业方向:近五年,作物领域授予硕士学位研究生34人,种业领域授予硕士学位研究生5人,就业面向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初级教育单位、党政机关、农业科研和其他企业。

园艺方向:近五年,园艺方向共毕业60名研究生,就业率95%,就业方向表现出多元化,在园艺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的30人,机关事业单位9人,教育和教育培训机构10人,其他8人。

草业方向:近五年,草业领域共毕业3名研究生,就业率达到100%。就业方向表现出多元化,1人进入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1人留校工作,1人进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


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完善,设有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奖、优秀毕业研究生奖、百伯瑞科技创新奖、研究生优秀学术论坛奖(含优秀学位论文奖)、研究生三助岗位津贴、国家助学贷款等多项奖助学金,其中学业奖学金和助研津贴覆盖率100%。学院设有专项奖学金有登海种业、绿亨和协奖等企业奖学金。

版权所有©青岛农业大学研招网
中教智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