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博学 笃行 致远

text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农业机械化领域简介

学科(领域类别)名称及代码: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农业机械化领域(095109)

培养目标:

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出政治合格、掌握农业机械化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的人才;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研究。为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农村机械化发展,农业机械化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学科平台: 

本学位点拥有5个省部级以上学科平台,拥有青岛现代农业装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青岛市级平台3个,农业机械化工程为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现有实验室建筑面积174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1200余台(套),总值7680余万元,建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3家,专家工作站8个。主要科研平台如下:

(1)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IAMFE)总部

(2)农业部黄淮海甘薯全程机械化科研实验基地

(3)山东省根茎类作物生产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山东省种业生产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5)山东省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学科方向:

本学位点面向农业机械化领域科技前沿,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山东省区域发展需要,致力于高端智能化农业装备和农业机械化实用新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应用、教育科普、职业管理等领域开展研究,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5 个培养方向,在以花生、马铃薯、胡萝卜、大蒜为代表的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装备研发与推广应用,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品种小区精确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技术与种子加工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基于农机农艺融合的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体系与规范研究、精准农业生产详细信息的获取和农业装备的智能化测控、农业信息化与智慧农业等研究方向特色优势明显,同时已经拓展出果园机械化生产装备、芝麻机械化生产装备、中药材机械化生产装备三个延伸特色。 

学科(专业)队伍: 

本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讲师17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占比为57.14%,有海外经历的8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5人,另有外聘硕士生导师10人。校内硕士生导师具有博士学位12人,硕士学位2人;45岁(含)以下导师8人,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博士学位人数为8人,占比为100%。

科学研究: 

近5年,本学位点共承担科研项目10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9项,其他省部级项目及地厅级科技项目74项,科研总经费达1.58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经费5366.96万元,导师人年均科研经费约为63.21万元。以第一完成单位完成的“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技术及装备”获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根茎类作物生产装备研发创新团队”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团队,2016年和2017年连续2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此外,还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及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成果奖励6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64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37篇;主编、参编教材36部;获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97项,实用新型专利167项,软件著作权50项;制定新标准10项。研究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贡献,取得直接经济效益40.2亿元。

人才培养:

(1)培养学生数量

农业机械化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录取53人,其中全日制35人,非全日制18人。平均每年录取10.6人,全日制第一志愿录报比约为175.52%;非全日制第一志愿录报比约为140.26%;报考数量及录取比例、录取人数较为合理。学位点录取考生的条件全部符合国家要求,无不合格生源。生源覆盖面广,其中全日制本校生源占10%,其他高校所占比例为90%,无跨学科生源;非全日制本校生源占40.9%,其他高校所占比例为59.1%,跨学科生源为18.2%。近五年共计毕业31人,其中全日制毕业生21人,非全日制10人。

(2)就业面向

五年内,本学位点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100%。其中9.2%进入机关单位或高校任教,85.5%被企业录用,5.3%考取博士继续深造。用人单位、学术同行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理论基础、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评价良好。

(3)奖助学金设置

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完善,学校对不同年级研究生先后设立了研究生普通奖学金、研究生优秀奖学金、研究生单项奖学金、研究生优秀生源奖学金、研究生助学金(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奖、优秀毕业研究生奖、百伯瑞科技创新奖、研究生优秀学术论坛奖(含优秀学位论文奖)、研究生三助岗位津贴、国家助学贷款。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助学金、普通奖学金、学业奖学金覆盖率100%,助研津贴100%覆盖。另外,学院为研究生设立了“章鼓奖学金”,,制定了详细的评定办法和管理制度。助学金100%覆盖,在2014级以后奖学金实现了100%覆盖,2013-2017年期间,本学位点授予奖学金52项,总金额10.42万元,助学金发放600次,总金额达52多万元,学生在校期间最高可获奖助总额2.9万元。

(4)培养研究生获得的科研成果及其他获奖情况


学院和导师提供经费支持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做大会报告或张贴墙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以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科研实践和创新能力,参加的比例达100%;积极申报校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五年共获得资助7项,每项5000元。每位学生发表科研论文1篇以上,参与获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人均2项以上。此外,还积极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并组建了“农田之星创新团队”。5年内,先后获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一、二、三等奖各1项,省级奖励8项,全国“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1项、省级奖励4项,全国“东方红杯”智能农业装备大赛特等奖4项。智能农机创新团队于2016年荣获大学生创新最高荣誉“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研究生参与教师课程改革5项,教师承担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1项,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其他教学成果奖14项。

版权所有©青岛农业大学研招网
中教智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