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博学 笃行 致远

text

管理学院农村发展简介

学科(领域类别)名称及代码:农村发展095138

培养目标:农村发展领域主要是为农村与区域发展行业及相关研究机构和管理部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管理型应用人才。特别是培养在乡村振兴领域、合作经济领域、现代农业领域和区域经济领域的高素质人才。

学科平台:学院拥有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即现代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基地。拥有研究所3个,包括都市农业研究所、农产品国际贸易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所,还拥有大量的电脑、服务器、模拟实训实习仪器设备,能够满足本学位点研究生开展研究需要。另有校外实践基地7个,所有研究生在毕业前均在这些基地开展实践训练,其内容包括乡镇和农村的社会调查活动、在企业内从事农产品的营销工作、在有出口业务的企业从事农产品的出口工作、在企业内进行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在物流公司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由于在校外实践基地的长期实习,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

学科方向:主要包括四个方向,分别是区域经济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区域经济的演变规律特别是农村区域经济的演化规律;区域经济政策与产业布局、城市经济与城乡规划、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竞争力、区域投融资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类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职能、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意义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的含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新农村建设的实现、新农村建设模式、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与布局、建设美好乡村打造生态文明家园等。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现代农业的形成与特征、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与趋势、现代农业的内涵与发展、我国现代农业体系结构、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国情、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资源高效利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粮食安全战略、我国现代农业区域发展模式研究、我国农产品加工与流通发展研究等。

学科(专业)队伍:农村发展领域目前共有指导导师42人,其中校内指导导师21人,校外指导导师21人。校内指导老师中,有教授11 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3人。校外指导老师都来自于地方农林经济管理处、地方农业局、青岛市农业科学院、地方农经中心等单位,具有丰富的农业经济管理经验、较强的农业经济研究能力和在乡镇、乡村的实践能力,能够给学生传授丰富的实践知识。

科学研究:2013年至2018年期间,本领域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青岛市等各类横向、纵向课题共计7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产业岗位经济岗位专家3人,国外经费支持项目2项,总经费达900多万元。共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40多篇、SCI论文1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编著3部。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9项。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获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1项,获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学院有良好的学术交流传统,近五年来,农村发展领域举办了多场国内外学术会议,举办专题讲座和报告 21场次,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农村养老问题、农村社区建设、农产品出口、农产品营销、农业政策、合作经济、现代农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农业会计、农业审计和农村金融等十几个领域,该领域的研究生都参加了上述学术活动。


人才培养:近两年共录取全日制研究生70人,录取非全日制研究生51。学生毕业后就业面较广,就业面向主要是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特别是与农村、农业相关的单位较多,如农业局、农业银行、农商银行等。学院建立健全了学生激励制度,对CSSCI来源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学生进行奖励。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百伯瑞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优秀毕业研究生奖学金、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学金等奖项,其中学业奖学金覆盖面为100%,其他奖学金覆盖面业很高。近年来,本领域研究生根据科研成果的情况全都获得过相应的奖学金。

版权所有©青岛农业大学研招网
中教智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