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博学 笃行 致远

text

学科简介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简介

学科(领域类别)名称及代码: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095112

培养目标: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主要为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业设施化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及管理,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 交叉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学科平台: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业传播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业科技数字媒体传播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青岛农业大学数码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动漫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与研发基地;数字农业研究中心;山东省智慧农业研究院

学科方向:农业信息化

学科(专业)队伍:

该专业现有教师4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8人,博士18人。有校内硕士生导师14人,外聘行业导师10人。校内硕士生导师职称结构合理,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学位结构合理,具有博士学位9人,具有硕士学位3人,博士化率64.3%;年龄结构合理,平均年龄约43岁,45岁(含)以下人数比例为71.4%,45岁以上人数比例为28.6%。学缘结构合理,导师分别毕业于山东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等院校。

各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如下:

农业物联网理论与实践 马德新,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361”人才工程4层次人选,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物联网。先后主持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青岛市民生科技计划等各级课题8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独立或第一作者论文20篇、SCI论文1篇、EI论文10篇、ISTP文8篇、核心期刊论文6篇。申请发明专利9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8项,参编教材1部,获得2016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农业智能工程理论与实践 韩仲志,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361”人才工程3层次人选,计算机视觉学科方向负责人,兼任青岛市农业智能装备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国家物联网专项评审专家,Intel认证国际视觉计算工程师。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3项,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等项目4项,参与20多项;第一位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多篇,其中SCI/EI期刊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申请发明专利15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13项,有3项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地厅级以上奖励7项。

农业科技传播理论与实践 马文杰,博士,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传播。主持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青岛市民生科技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研究项目1项,在各级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4篇被EI收录。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次、山东省实验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次。

科学研究:

专业自设立以来在科研平台和研究项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35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1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项,山东省软科学项目1项,地厅级项目及青岛市科技项目23项;横向课题6项,所有导师均承担了地厅级以上的项目。实际到位科研经费共计1441.6万元,年人均可支配科研经费32.01万元。发表论文69篇,其中中文论文45篇、SCI/EI论文 24篇,参编专著2部,获得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国家软件著作权40项,制定新标准3项,获得地厅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

人才培养:

1.招生情况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初步形成一定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研究生的报考人数逐渐递增,生源质量和结构也不断改善。2013-2018年全日制录取92人;非全日制共录取14人;在职录取28人。全日制第一志愿报录比约为183%,非全日制报录比约为173%,在职报录比约为154%。生源主要来自于青岛农业大学、烟台大学、临沂大学、潍坊学院、泰山学院等高校,本校生源比例约为78.7%。

为了保证生源质量,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相关能力。初试通过自命题科目《农业传播学》、《农业知识综合三》考察学生农业信息化领域相关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复试通过《农业科技传播》科目考察学生理论知识分析运用能力。同时加强与兄弟院校交流合作,吸引校外教师推荐优秀学子。在通过多种途径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报考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学位点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

2. 就业发展

近五年来,专业毕业研究生的初次就业率年平均值为100%。就业去向主要是公务员、事业单位、涉农企业,其中公务员、事业单位去向的毕业生约占毕业生总数的30%,企业单位去向的毕业生约占毕业生总数的70%。抽样调查显示100%的用人单位对本学位点毕业生的满意度为“满意”或“非常满意”,100%的毕业生发展质量为“高”或“非常高”。

3. 奖助学金设置

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完善,学校对不同年级研究生先后设立了研究生普通奖学金、研究生优秀奖学金、研究生单项奖学金、研究生优秀生源奖学金、研究生助学金(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奖、优秀毕业研究生奖、百伯瑞科技创新奖、研究生优秀学术论坛奖(含优秀学位论文奖)、研究生三助岗位津贴、国家助学贷款。奖助水平在同类高校中处于较高水平,奖助覆盖面达到100%,目前共计100人获取研究生各类奖学金。

4. 科研成果


该专业研究生近五年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论文40余篇,其中16级研究生刘亦明同学发表论文6篇,17级李婷同学发表论文3篇;谭亚男发表论文1篇,发明与

版权所有©青岛农业大学研招网
中教智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