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靠科研,科研发展靠学科。东林已经步入科研型大学的快车道,在这条道路上特别闪亮的就是我们学科建设,让我们走进各个学科,了解他们的风采,学科闪闪亮,东林才辉煌!
细胞生物学学科2003年组建,隶属于我校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目前设有细胞代谢与工程、分子细胞生物学、生物活性物质利用3个研究方向,培养细胞生物学专业的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并为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设立研究方向、提供研究条件,同时承担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曾承担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系列课程以及通识教育课基础生命科学的教学任务,目前开设植物次生代谢、细胞产物分析技术等选修课程。
闫秀峰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65年生,东北师范大学硕士,东北林业大学博士,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树木生理生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植物生理学学会名誉理事长,黑龙江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龙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16届“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黑龙江省优秀教师,黑龙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
xfyan@nefu.edu.cn
王洋教授 博士生导师
学科建设负责人。1971年生,黑龙江大学硕士,东北林业大学博士,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曾在美国Stehlin Found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休斯顿大学药学系开展合作研究。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植物生理学学会理事。
Ywang1971@hotmail.com
戴绍军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72年生,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东北林业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高级研究学者。国际植物蛋白质组学组织中国国家代表、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蛋白质组学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daishaojun@hotmail.com
庞秋颖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1982年生,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博士,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高级研究学者,东北林业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特别资助、黑龙江省留学归国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多项,在Plant & Soil(一区)、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二区)等杂志发表SCI论文多篇。
qiuying@nefu.edu.cn
井立佳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1984年生,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2016年5月作为高层次引进人才“优秀青年学者”进入东北林业大学工作,研究方向为纳米尺度抗肿瘤药物的研制。至今在一区杂志Biomaterials、Theranostic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Acta Biomater和二区杂志Chem Commun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6篇,累计影响因子45.17,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目前主持东北林业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
jinglijia@163.com
蔺吉祥讲师 硕士生导师
学科秘书。1985年生,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博士。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专项基金项目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等多项。至今发表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学术论文24篇,其中SCI论文9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羊草种子生态学研究》。
linjixiang@nefu.edu.cn
郑健 讲师
1984年生,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博士。2011至2013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药学系联合培养,现为东北林业大学在站博士后。目前主持黑龙江省留学归国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经费项目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3项,在Acta Biomaterialia、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等杂志发表SCI论文多篇。
Zhengjian0325@126.com
在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菊芋块茎萌芽成苗过程适应盐胁迫的生理机制解析,2015年至2018年(阎秀峰)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子项目:黑木耳、猴头菇、食用龙牙楤木品质监测体系研究与应用,2014年至2017年(阎秀峰)
美国制药公司委托项目:喜树碱衍生物体内抗肿瘤活性筛选,2016年至2021年(王洋)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创新团队与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桦木酸亲水性控释制剂研制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2013年至2016年(王洋)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创新团队与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H2O2胁迫下星星草根ROS清除与蛋白质氧化还原调控机制分析,2014年至2016年(戴绍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利用蛋白质组学策略分析星星草根盐胁迫应答氧化还原敏感蛋白质,2013年至2016年(戴绍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活性氧介导的蛋白氧化修饰在盐芥适应盐逆境中的功能解析,2016年至2019年(庞秋颖)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基金项目:基于ChIP-Seq技术分析芥子油苷合成过程中转录因子MYB28的调控网络,2016年至2019年(庞秋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角果碱蓬适应碱性盐土壤的分子基础初探,2014年至2016年(庞秋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氮沉降影响羊草-丛枝菌根共生体适应盐碱逆境的生理机制解析,2016年至2018年(蔺吉祥)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氮沉降背景下羊草与丛枝菌根共生及盐碱耐性关系初探,2015年至2018年(蔺吉祥)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基金项目:氮素运筹对菊芋适应盐碱逆境的生理机制解析,2015年至2017年(蔺吉祥)
东北林业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经费:基于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化肿瘤药物载体研究,2016年至2020年(井立佳)
黑龙江省留学归国人员科学基金:抗肿瘤化合物CZ112细胞转运机制的初步研究,2015年至2018年(郑健)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青年教师自主创新基金项目:抗肿瘤化合物CZ112的药代动力学研究,2014年至2016年(郑健)
近期论文
Qi Zhao, Jinwei Suo, Sixue Chen, Yudan Jin, Xiaolin Ma, Zepeng Yin, Yuhong Zhang, Tai Wang, Ji Luo, Wenhai Jin, Xia Zhang, Zhiqiang Zhou*, Shaojun Dai*. Na2CO3-responsive mechanisms in halophyte Puccinellia tenuiflora roots revealed by physiological and proteomic analyses.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 32717 (IF=5.228)
Xuejiao Meng, Qi Zhao, Yudan Jin, Zepeng Yin, Sixue Chen, Shaojun Dai*. Chilling-responsive mechanisms in halophyte Puccinellia tenuiflora seedlings revealed from proteomics analysis. Journal of Proteomics, 2016, 143: 365-381 (IF=3.867)
Yang Wang, Yan Chen, Mingzhu Zhang, Haijing Qu, Jian Zheng, Qiuying Pang, Xiufeng Yan*. Safety evaluation of liposomal nanohybrid cerasom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release of 10-hydroxycamptothecin. RSC Advance, 2016, 6: 16292-16300 (IF=3.289)
Aiqin Zhang, Wei Zang, Xiyang Zhang, Yangyang Ma, Xiufeng Yan, Qiuying Pang*. Global proteomic mapping of alkali stress regulated molecular networks in Helianthus tuberosus. Plant and Soil, 2016, DOI 0.1007/s11104-016–2945-7 (IF=2.952)
Qiuying Pang, Aiqin Zhang, Wei Zang, Lei Wei, Xiufeng Yan*. Integrated proteomics and metabolomics for dissecting the mechanism of global responses to salt and alkali stress in Suaeda corniculata. Plant and Soil, 2016, 402(1): 379-394 (IF=2.952)
Jian Zheng, Ting Chan, Ling Zhu, Xiufeng Yan, Yang Wang, Fanfan Zhou*.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camptothecin (CPT) and its derivatives on the substrate uptakes mediated by human solute carrier transporters (SLCs). Xenobiotica. 2016, 46(9):831-840 (IF=1.723)
Jinwei Suo, Qi Zhao, Zhengxiu Zhang, Sixue Chen, Jianguo Cao, Guanjun Liu, Xing Wei, Tai Wang, Chuanping Yang, Shaojun Dai*. Cytological and proteomic analyses of Osmunda cinnamomea germinating spores reveal characteristics of fern spore germination and rhizoid tip-growth. 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oteomics, 2015, 14: 2510-2534 (IF=5.912)
Zhiwei Hu, Ziming Wang, Yong Liu, Yan Wu, Xuejiao Han, Jian Zheng, Xiufeng Yan, Yang Wang*. Metabolite profile of salidroside in rats by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an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Linear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5, 63(41): 8999-9005 (IF=2.912)
Jixiang Lin, Shuai Shao, Yingnan Wang, Mingming Qi, Lidong Lin, Xiufeng Yan*. Germination responses of halophyte Chloris virgata to temperature and reduced water potential caused by salinity, alkalinity and drought stress. Grass and Forage Science, 2015, 71: 507-514 (IF=1.922)
Yanzhou Chen, Minghui Fei, Yang Wang, Sixue Chen, Xiufeng Yan*. Proteomic investigation of glucosinolate systematically changes in Arabidopsis rosette leaves to exogenous methyl jasmonate. Plant Biosystems, 2015, 149(2): 346-353 (IF=1.920)
Changmin Shao, Jian Zheng, Bo Fan, Shaman Luo, Jixiang Lin, Tao Yu, Xiufeng Yan, Yang Wang*. Tissue distribution of 10-methoxycamptothecin and its metabolite 10-hydroxycamptothecin in rats by a RP-HPLC method with fluorescence detection/UV detection. Analytical Methods, 2015, 7: 7690-7696 (IF=1.821)
Tao Xu, Qiuying Pang, Dong Zhou, Aiqin Zhang, Shaman Luo, Yang Wang, Xiufeng Yan*. Proteomic investigation into betulinic acid-induced apoptosis of human cervical cancer HeLa cells. PLoS One, 2014, 9(8): e105768 (IF=3.234)
Na Guo, Meixuan Zhu, Xuejiao Han, Dan Sui, Yang Wang, Qian Yang. The metabolism of salidroside to its aglycone p-tyrosol in rats follow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salidroside. PLoS One, 2014, 9(8): e103648 (IF=3.234)
Jian Zheng, Ting Chan,FlorenceShin Gee Cheung, Ling Zhu, Michael Murray, Fanfan Zhou*. PDZK1 and NHERF1 regulate the function of human 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1A2 (OATP1A2) by modulating its subcellular trafficking and stability. PLoS One. 2014, 9(4): e94712 (IF=3.234)
Na Guo, Weimin Ding, Yu Wang, Zhiwei Hu, Ziming Wang, Yang Wang*. An LC-MS/MS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alidroside and its metabolite p-tyrosol in rat liver tissues. Pharmaceutical biology, 2014, 52(5): 637-645(IF=1.546)
轻松问答
1这个学科在哪?
逸夫教学楼(新逸夫楼、游泳馆旁边)三楼、生命学院那侧,上楼梯即见!
2003年这个学科组建于生命科学学院,2010年划入盐碱地生物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东北油田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科学研究、培养研究生。
曾承担本科生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系列课程,目前仍开设植物次生代谢、细胞产物分析技术等选修课。
2导师怎么样?
学科拥有一支年轻而研究经验丰富的导师团队,有兴趣了解更多?可上网查他们的学术业绩,也不妨找他们的研究生问问感觉。还有,找你身边熟悉并信任的老师打听一下喽!
3只是研究细胞?
No,No,No……!“细胞生物学”只是现行国家学位系统规定的一个二级学科名称而已,事实上我们研究的生命层次涵盖群体、个体、组织、细胞、分子,使用微观的研究手段像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等更多一些而已,大的来说包括两个方面:
植物逆境响应机制研究——目前主要是针对盐碱逆境啦!就是动用各种手段威逼利诱,让植物乖乖地交待,它们是怎么对付不利环境而顽强地活下来的。
生物活性物质利用研究——就是把植物中一些可能对人有益的成分(目前主要是针对抗肿瘤活性成分)想办法弄出来,拿培养的细胞试,拿小白鼠也试,看看到底有用没有。
4读起来很累?
应该说那是相当累啊!只是完成学位论文?那不是我们的培养目的。我们是要训练并养成你的科学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乃至提升你的个人综合素养,说白了就是提升你将来混饭吃的本事(在吹牛皮?至少我们是这么想的、也是一直努力这么做的)。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安逸地光说不练怎成?读文献、做实验、写论文,哪一样都可能把你逼疯的!想明白了哦,慎入!不过倒也没有耽误玩哦!一切努力源于自觉!
5毕业生都去哪了?
可以说是天南地北,桃李天下!我们鼓励研究生到境外联合培养或攻读学位,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荷兰、日本……都有人去。优秀硕士毕业生秉承师业、到学校教书育人的当然有,也有去药企谋生发展的,还有奔政府机关做公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博士们则多奔向了不错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也有继续留在国外潜伏的。
这个我们老师说了也不准,你要去问我们的研究生哦!逸夫教学楼300室,那个大玻璃门的房间,就是我们研究生的休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