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

img

林木遗传育种学科

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系国家重点一级林学学科下属的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于1952年由我国著名的林木遗传育种学家张培杲教授创建,198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以东北重要林木为研究对象,利用遗传与变异规律为特定目标选育和繁殖林木良种,或为提高森林生产力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对森林进行遗传管理。本学科已形成了林木种质创新与利用、林木分子育种、林木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等三个研究方向。目前,学科分别建立了重要基因功能基础研究技术平台、林木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平台,形成了东北重要树种林木遗传良种技术体系,获得审定(认定)林木良种15个,推广造林2亿多亩,本学科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德、才兼备的林木遗传育种学科方向专门人才,其中部分优秀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国著名林木遗传育种专家及所在单位的学科带头人。

杨传平 教授 学科带头人

现任“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主任,林木遗传育种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级教学名师。任国家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林木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农业学部委员、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林木遗传育种分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林木良种选育、强化育种技术和林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863” 计划项目1项,以及“973”、“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余项。在林木种源试验、强化育种、良种选育和林木重要性状基因克隆等方面研究成绩显著。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梁希学术奖2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6部。

刘桂丰 教授 学科负责人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常务副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负责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现任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副秘书长,东北内蒙古林区林木遗传育种研究会秘书长,黑龙江省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承担了本科生的“遗传学”和研究生的“抗性育种学”、“分子遗传学”等课程。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名。主要研究方向为林木遗传改良及林木基因工程育种。主要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863”、“973”、“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选出了东北重要造林树种的优良种源、家系等国家级良种13个,获得了转基因中试许可8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荣获林业行业最高学术奖—梁希奖2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发明专利4项。

张含国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副主任,中国林学会树木引种驯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落叶松良种基地技术协作组副组长。以针阔叶树种等树种基因资源收集保存及利用、遗传多样性、杂交育种、种子园经营管理、木材品质改良、转基因育种等为主要研究方向。主持参加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课题、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科学基金、科技部基础工作专项等部省级课题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贰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壹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贰等奖3项、部省科技进步叁等奖7项,获国家审认定良种4个、省级良种6个,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林木种苗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奖励、教育部博士论文抽检评(审)议专家。

曲冠证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副主任,2007年2月毕业于韩国江原大学植物分子生命工学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林木遗传育种,主要研究内容为杨树、白桦的发育生物学及分子育种。承担了“863”、“973”、“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已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专利1项。

姜  静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女,汉族,1960年10月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林木遗传改良及林木基因工程育种。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小黑杨矮化突变株插入位点的基因定位与功能分析”;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柽柳抗旱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抗旱、耐盐碱调控基因的克隆及杨柳基因工程育种研究”等项目,目前主持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白桦三倍体制种技术研究”;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白桦基因工程育种”研究任务等项目;先后参加“973”项目“林木育种的分子基础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3项。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荣获第四届中国林学会梁希奖1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4名、博士研究生9名。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2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篇,获得专利2项,编写教材1部。

李开隆  教  授  硕士生导师

男,汉族,1963年4月生,四川省隆昌县人,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8月参加工作,1988年7月于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系种苗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林木遗传育种国家级重点学科教师,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北林业大学) ”固定成员,同时被选为中国林学会杨树专业委员会委员。1998年获“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200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地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传杨树良种选育、倍性育种和林木遗传改良研究。主持了“九五”和参加了“八五”、“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项目、参加了“863”计划项目1项,以及黑龙江省科技攻关及森工总局等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出版专著2部。

程玉祥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男,1972.6出生。2005.7取得博士研究生学历,2003.2-8韩国忠南大学交流博士生,2007.4-2009.10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学博士后。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库,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杨树次生生长调控、细胞壁合成与组装以及木材性状形成的分子途径。主要承担了“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团队等9项。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高校科技一等奖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6篇,出版专著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刘关君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博士,1993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生物教育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硕士师从于黄永芬教授,汪清胤研究员,从事番茄的转基因工作,1996年毕业,专业为植物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植物分子生物学方向;博士师从于杨传平教授,从事耐盐植物西伯利亚蓼的耐盐机理及基因克隆工作,2007年毕业,专业为林木遗传育种专业。1996年至今一直在东北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科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期间2010年3月-2011年3月于美国Iowa State University的植物病理系做访问学者,从事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研究。目前研究领域为氮素营养与林木的生长发育。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加“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转基因专项”“黑龙江省重点项目”“黑龙江省攻关项目”等2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励2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励1项,二等奖励2项;专利2项;参编教材1部,主编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

高彩球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80年3月出生,汉族。主要从事林木抗逆分子生物学研究。2010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14年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面上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63项目子课题和东北林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等课题17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11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翻译著作1部,副主编教材1部。

李伟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男,汉族,山东省莒县人,2010年6月于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毕业。2010年至2015年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东北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林木分子生物学与表观遗传学,研究木材形成的表观遗传调控和转录调控机制,着重于阐明木本植物在正常环境及干旱等胁迫环境下木材形成的分子机理,并致力于林木树种的分子品种设计,培育速生、优质、高抗林木新品种。在Plant Cell、Nature Protocols及PLoS Genetic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承担的科研项目

1.杨传平教授 主持科技部“863”计划项目“林木花卉转基因育种”,2013AA102700,5158万元,其中张含国教授主持“白桦、落叶松转基因育种技术研究”课题,2013AA102704,880万元;

2.杨传平教授 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东北森林碳增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BAD37B,1600万元,其中杨传平教授主持“东北碳汇林优化培育关键技术与示范”课题,2011BAD37B02,897万元

3.杨传平教授 主持科技部“973”计划课题“林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转换的调控机理”, 2009CB119102,351万元

4.姜立泉教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构建完整的调控木材发育过程中木质素合成的多级分层转录调控网络”,31430093,323万元

5.李伟教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林木遗传育种学”, 31522014,130万元

承担的科研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数

1

科技部“973”计划课题

1

2

科技部“863”计划项目(课题)

1(2)

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

1(2)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

1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2

7

省部级项目

17

经费合计

 

5239.5万元

获得的成果与奖励

获科学技术奖励18项,获批专利15项,审(认)定良种18个(其中国家级8 个,省级10个),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专著11部。


获得的科学技术奖励一览表

成果名称

成果类别(名次)

完成人

年份

林学专业多元化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杨传平(1)

2014

杨传平(1)

杂种落叶松优良家系

选育及区域化试验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含国(1)

2013

李成浩(2)

植物光合机构叶绿体

发育的分子机制探索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程玉祥(3)

2011

杨传平(5)



发表的高影响因子论文

1. Wang, J.P., Chuang, L.,Loziuk, P.,Chen, H., Lin, Y.C., Shi, R.,  Qu, G.Z.,Muddiman, D.C.,Sederoff, R.R. & Chiang, V.L. Phosphorylation is An On/Off Switch for 5-Hydroxyconiferaldehyde O-Methyltransferase Activity in Poplar Monolignol Biosynthesi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5, 112: 8481-8486.

2. Wang, P.J., Naik, P.P., Chen, H.C., Shi, R., Lin, C.Y.,  Liu, J., Shuford, C.M.,  Li, Q.Z. Williams, C.M., Muddiman, D.C., Ducoste, J.J., Sederoff, R.R. & Chiang, V.L. Complete proteomic based enzyme reaction and inhibition kinetics reveal how monolignol biosynthetic enzyme  families affect metabolic-flux and lignin. Plant Cell 2014, 26: 894-914.

3. Chen, H.C., Song, J.N.,  Wang, J.P., Lin, Y.H., Ducoste, J., Shuford, C.M., Liu, J., Li, Q.Z., Shi, R., Muddiman, D.C., Sederoff, R.R. & Chiang, V.L. Systems biology of lignin biosynthesis in Populustrichocarpa: Heteromeric 4-coumaric acid: CoA ligase (4CL) protein complex formation, regulation and numerical modeling. Plant Cell 2014, 26: 876-893.

4. Lin, C-Y., Wang, J.,P., Li, Q., Chen, H-C., Liu, J., Loziuk, P., Song, J., Williams, C.,  David C. Muddiman, D.C., Sederoff, R.R. & Chiang, V.L. 4-Coumaroyl and caffeoyl shikimic acids inhibit 4-coumaric acid: coenzyme A ligases and modulate metabolic flux for 3-hydroxylation in monolignol biosynthesis of Populus trichocarpa. Molecular Plant 2015, 8: 176–187.

5. Li, Q., Song, J., Peng, S., Wang, J.P., Qu, G-Z, Sederoff, R.R. & Chiang, V.L. Plant biotechnology for lignocellulosic biofuel production.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2014, 12: 1174-1192.

6. Li, W., Lin, Y.C., Li, Q.Z., Shi, R., Lin, Y.C., Chen, H., Chuang, L., Qu, Q.Z., Sederoff, R.R. & Chiang, V.L. A robust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protocol for studying transcription factor-DNA interactions and histone modifications in wood-forming tissue. Nature Protocols 2014, 9: 2180-2193.

7. Lin, Y.C., Li, W., Chen, H., Li, Q.Z., Sun, Y.H., Shi, R., Lin, C.Y., Wang, J.P., Chen, H.C., Chuang, L., Qu, Q.Z., Sederoff, R.R. & Chiang, V.L. A simple improved-throughput xylem protoplast system for studying wood formation. Nature Protocols 2014, 9: 2194-2205.

8. Jinwen Liu, Guanghui Hai, Chong Wang, Shenquan Cao, Wenjing Xu, Zhigang Jia, Chuanping Yang, Jack P. Wang, Shaojun Dai,  Yuxiang Cheng .Compar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of Populus trichocarpa early stem from primary to secondary growth. Journal of Proteomics. 2015,126: 94-108.

9. Yang C, Wei H. Designing Microarray and RNA-seq Experiments for Greater Systems Biology Discovery in Modern Plant Genomics. Mol. Plant. 2014. doi:10.1093/mp/ssul136

10. Qu GZ, ZHENG TC;Liu GF, Wang WJ; ZANG LN; Liu HZ; YANG CP. Overexpression of a MADS-Box Gene from Birch (Betula platyphylla) Promotes Flowering and Enhances Chloroplast Development in Transgenic Tobacco. PLOS ONE. 2013; 8(5):e63398

11. Ma XJ; Lv SB; Zhang C; Yang CP. Histone deacetylases and their functions in plants PLANT CELL REPORTS. 2013; 32(4):465-478 (IF:2.936)

出版专著


实验室平台

科研用房(实验室)

实验室总用房面积4750平方米。设有林木良种选育与培育研究中心、林木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林木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林木细胞工程研究中心、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中心、林木生理测定中心等。





科研用房(设施育种园)

实验室建有林木育种试验设施6450平方米,包括温室强化种子园4座、全自动温室1座等。



仪器设备

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总价值4000万元。拥有大型仪器及精密仪器包括液相色谱仪,双向电泳设备,超速冷冻离心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光合呼吸测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可以经行细胞学观察、基因克隆等微观领域研究,同时还可进行常规的离子含量测定,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等。

 试验基地

实验室在东北内蒙四省区主要典型林区设立了42个试验站点的网络系统,与10多个国家级良种基地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为田间试验、科研成果的示范、转化与产业化等提供了良好的基地支撑。

信息网络资源平台

东北林业大学建有集传统和数字为一体的复合型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以林学、生物学及林业工程学科为特色,是国内林学文献信息收藏最完整的图书馆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物指定收藏馆,拥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