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

img

森林工程学科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学科是以森林资源营建与保护、开发与利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自1952年创建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建成了一支能够适应森林工业高速发展的需要,掌握了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动态,研究方向明确、培养层次齐全,对外合作交流广泛、梯队合理、教学和科研力量强的学科群体。本学科是国内该领域最早的硕士点(1981年)、博士点(1986年)和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是国家林业局和东北林业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2002年1月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全国高校同学科首批的重点学科。2006年,所在的一级学科林业工程学科荣获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2007年,森林工程学科通过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估,所在一级学科林业工程被认定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密切结合林业建设、林业生产和林业科技发展需要的实际,以21世纪林业两大体系(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产业体系)建设为依托,显著提高我国森林工程领域的科研水平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木材高效节约利用、林业装备工程及工程测试、林区交通与物流工程、森林工程管理与林业信息工程、森林作业与环境及安全保护、森工产品检测及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等6个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研究体系。经过60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森林工程学科体系,已成为我国森林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肩负着教学、科研、为生产服务的任务,对我国林业建设、森工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立海 教授 学科带头人

授、博士生导师。森林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国际林业研究联盟(IUFRO)

理事,中国林学会森林工程分会名誉理事长,全国高等学校森林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

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完成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林业公益专项重大项目、国家级

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国际国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梁希

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获“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

果奖二等奖;主编教材3部,主编国际会议论文集(英文版)2部。1996年被评为林业

部跨世纪重点学术人才并获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

董喜斌 教授 学科负责人

董希斌,教授,工学博士,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院长,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森林工程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森林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重点学科—森林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林学会森林工程分会理事长,国家科技核心期刊《森林工程》主编。近5年来,主持完成了国家林业公益行业专项1项,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3项,国家林业局推广项目1项,黑龙江省攻关课题2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哈尔滨市基金1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其中:木材生产管理学1996年黑龙江省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客运索道设计原理获得2005年黑龙江省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伐根清理机器人2004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地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优化模式及配套技术2012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低质林结构与功能优化调控技术2013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1世纪初森林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实验教学的研究2009年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挖坑植苗一体机2015年获国家发明专利;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肖生苓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肖生苓,女,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中国林学会森林工程分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黑龙江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森林工程与物流工程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完成了国家公益性科研行业专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等10余项;获得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共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4本;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李耀翔,女,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中国林学会森林工程分会常务理事;近五年,主持承担了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教育部博士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青年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等项目共10项,共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及专著3本。

 


邢艳秋,女,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林工程,林业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中央高校创新团队与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1项、校级教改课题1项、其它科研项目6项;参加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申请专利3项。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论文类)二等奖1项,其他学术论文奖2项,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1项;2011年获共青团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主要学术兼职: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CNISDE)激光雷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森林工程学会理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专家。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部。

薛  伟,男,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中国林学会森林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森林装备与作业安全、林区贮木场火灾预警与控制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东北林区贮木场火灾阴燃特性与智能预警系统研究”等省、市级和地方横向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教材2部。

戚大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林业大学理学院院长。黑龙江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林业部“948”引进项目1项、黑龙江省攻关项目2项、哈尔滨市攻关项目1项、黑龙江省青年计划项目1项、黑龙江省基金项目1项、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1项。在国家级、省部级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审大学教材2部。

主持研究的黑龙江省攻关项目“木材X射线无损检测系统的研制”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研究的黑龙江省攻关项目“图像处理技术在木材无损检测中的应用”获得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研究的“大兴安岭森林可燃物着火规律的研究”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单炜,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东北林业大学设计研究院院长。国际滑坡协会理事代表、国际滑坡协会寒冷地区滑坡网络协调员、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高等学校分会理事。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交通部重点攻关课题1项、黑龙江省交通厅重点课题2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承担的设计、监理项目多次获得国家、部、省有关部门奖励。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被EI检索15篇,出版著作、教材4部。

刘晋浩,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东北林业大学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工程技术学院学科主任,包装工程系主任等。于2006年至今在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主要从事林业工程、林业机械装备的科研及教学工作。现任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林业大学林业与环境特种装备研究所所长,森林工程专业学科方向带头人。兼任全国森林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包装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森林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林学会林业机械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林业机械协会常务理事、采伐与运输机械分会副秘书长,黑龙江省林学会采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工程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包装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包装工程协会理事。

主持完成国家高新技术“863”项目:“新型智能伐根清理机器人”、“林木球果采集机器人”、“防风固沙草方格铺设机器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多功能林木采育作业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森林生态采伐作业理论与模式的研究》等部级以上科学研究项目26(30)项。公开出版的主要著作与教材7部;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市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19项;多次获部省市教委、校教学、科研优秀、省级实验室建设先进个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


王景欣,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景欣博士现为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West Virginia University)终身教授,生物材料与木材利用研究中心主任,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首席教授,西弗吉尼亚大学林业与自然资源系研究副主任。美国林业工作者协会会员、木材利用与生物材料中心主任、林业/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首席教授、森林工程协会理事、林产品协会理事(卡罗莱纳与切萨皮克分部,2005-2007)、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协会会员。

近5年来,王景欣教授通过USDA NIFA, USDA WERC,USDOE NETL,USDA Forest Service以及US ARC申请了科研项目31项,总经费超过400万美元。另外,王景欣教授与中国林科院在森林管理及碳汇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方面的合作得到中国国家林业局44万美元的项目资助。在此期间,在BioResources,Biogeochemistry,Ecological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American Journal of Biomass and Bioenergy,Global Change Biology ,Forest Ecology Management,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Wood and Fiber Science和Forest Products Journal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了53篇文章,并撰写了4个章节的书,12篇同行审阅学术会议论文,2项专利,18篇会议论文集论文,完成18次项目技术报告。同一时期,组织或协调组织10次国际会议,作了90次技术报告,其中31次被邀请参加,并多次作为特邀首席报告或主持参会。


承担的科研项目

1.王立海教授 主持林业公益性重点项目“森林营建与利用的高效低耗现代技术装备研发”, 201104007,729万元,主持国家林业局948项目“便携式立木腐朽电阻断层成像关键技术引进”,2014-4-78,50万元;2.董喜斌教授 主持林业公益性项目“大小兴安岭低质林结构与功能优化技术研究”,201004043,131万元;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大兴安岭低质林低效林的多功能经营技术”,2012BAD22B0202-3,40万;3.肖生苓教授 主持林业公益性项目“绿色新型包装材料关键技术研究”, 201304506, 142万元;4.邢艳秋教授 主持林业公益性项目“移动式林木参数动态监测关键技术平台与示范”,201504319,171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星载激光雷达与高光谱数据联合反演森林生物量的方法与机理”,41171274,60万元;5.李耀翔教授 主持林业公益性项目“新型灌木收割粉碎及截段运输系列装备”, 201504508,163万元

承担的科研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数

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5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0

3

国家林业局公益性项目

7

4

国家林业局推广性项目

2

5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

2

6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5

7

哈尔滨市基金项目

5

经费合计

 

2000万元

获得的成果与奖励

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获批专利40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专著10部。

获得的科学技术奖励一览表

成果名称

成果类别(名次)

完成人

年份

木材X射线无损检测系统的研制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戚大伟(1)

2005

四方台斜拉桥索塔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单炜(1)

2009

山地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优化模式及配套技术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董喜斌(2)

2012

 

低质林结构与功能优化调控技术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董喜斌(1)

2013

 

小兴安岭森林分类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董喜斌(5)

2016

 


发表的高影响因子论文

1. Di Haiting. Sensing principle of fiber-optic curvature sensor. Optics & Laser Tecyhnology, 2014, Vol.62:42-48.

2. Xu Huadong, Wang Lihai. Analysis of cold temperature effect on stress wave velocity in green wood. Holzforschung , 2014, 68(6): 693–698.

3. Wang, LH; Zhang, XL; Xu, GQ; Xu, HD; Wu, JZ. Using lignin content, cellulose content, and cellulose crystallinity as indicators of wood decay in 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and Pinus koraiensis. bioresources 2014,9(4):6205-6213.

4. Gao Shan, Wang Na, Wang Lihai, Han Jingquan. Application of an ultrasonic wave propagation field in the quantitative identification of cavity defect of log disc.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14, 108:123-129.

5.Xu Guoqi, Wang Lihai. FTIR and XPS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in bamboo chemical structure decayed by white-rot and brown-rot fungi.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3 ,280, 799-805

6. Xu Guoqi, Wang Lihai.Decay resistance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bamboo preservatives prepared using camphor leaf extract.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2013, 78: 103-107

7. Di Haiting. Space curve fitting method based on fiber-optic curvature gages. Optics & Laser Technology.2013, 44(4):290-294.

8. Xing Yanqiu. Full waveform-based analysis for forest type information derivation from large-footprint spaceborne LiDAR data. PE&RS. 2011, 77(3): 281-29.

9. Xing Yanqiu.An improved method for estimating forest canopy height using ICESat-GLAS full waveform data over sloping terra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2010.5:385-392.

10. Di Haiting. Light intensity modulation fiber-optic sensor for curvature measurement. 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 2010: 42: 594-599

出版专著


森林工程学科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及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总用房面积6580平方米。设有森林工程规划实验室、森林工程机械实验室、机器人、运输、贮木场、索道实验室、林产品物流实验室、林产品包装实验室、林产品检测实验室、能源、环境与微生物实验室、立体程控沙盘实验室以及虚拟仿真实验室等。

3D打印与采伐模拟器   

                           3D虚拟展示平台

立体程控沙盘

仪器设备

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总价值4300万元。拥有大型仪器及精密仪器包括全息台、3D采伐模拟器、3D港口模拟器、立体光固化3D打印机、六自由度机器人、同步热分析仪、多通道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透氧检测光谱仪、蛋白质快速测定仪、相控阵检测仪等。




试验基地

森林工程学科与中国吉林森工集团、黑龙江森工集团、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绥棱林业局、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白河林业局、新林林业局、鹤北林业局、吉林大兴沟林业局、广西斯道拉恩索林业有限公司、河南卫华集团等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为科研成果的示范、学生的实习与实训等提供了良好的基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