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厚学·笃行致新

img

商学院

当表格无法完整显示时,请左右移动表格查看

020205产业经济学(学术型)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内容的新兴学科,也是近年来经济学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培养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式、应用型,能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单位、高等院校从业的高级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本学科拥有一支由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等相关学科教师组成的以博士、硕士为骨干的复合型师资队伍,现有教授6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8人,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本学科拥有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基地,在信息产业经营与管理、高新技术产业经济、产业投融资研究、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等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取得一定的成果。近三年来,本学科教师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人大复印资料收录的论文2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100余篇;出版专著8部;完成科研项目1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项,省部级政府决策咨询奖1项;目前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科研经费180万元,另有广西科技厅、桂林市发改委等政府、企业委托项目若干,科研究费101万。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型)
法律科学与管理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充分体现了管理科学与工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的特点。法律科学与管理学科综合运用法学与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管理科学与法学领域的相互作用、彼此融合,以双维的角度和方法解决管理问题,从而打破原来法学与管理科学之间的学科壁垒,更深刻地揭示两者结合而成的知识体系的完整和统一性。法律科学与管理学科是一个在研究对象上与管理学、法学有诸多重合之处,以系统科学、数学及工程方法研究管理中的法律问题、以法学和管理学的双维视角研究法律中的管理问题的新兴学科。其目标是培养既长于管理,又懂得法律,并能将管理学与法学的理论进行融合,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复合人才。本学科现有教授9名、副教授9名、博士9名,已经形成了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背景交叉,国内与国外求学经历互补,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主要研究方向有:科技管理、环境管理、纠纷解决机制与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等。近年来,本学科教师公开发表论文300余篇,正式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二等奖10项、三等奖10项,全国和广西地方的各类学会奖40余项。目前承担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2项,科研经费累计200余万元。
1201Z1★法律科学与管理(自主设置二级学科)
法律科学与管理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充分体现了管理科学与工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的特点。法律科学与管理学科综合运用法学与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管理科学与法学领域的相互作用、彼此融合,以双维的角度和方法解决管理问题,从而打破原来法学与管理科学之间的学科壁垒,更深刻地揭示两者结合而成的知识体系的完整和统一性。法律科学与管理学科是一个在研究对象上与管理学、法学有诸多重合之处,以系统科学、数学及工程方法研究管理中的法律问题、以法学和管理学的双维视角研究法律中的管理问题的新兴学科。其目标是培养既长于管理,又懂得法律,并能将管理学与法学的理论进行融合,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复合人才。本学科现有教授9名、副教授9名、博士9名,已经形成了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背景交叉,国内与国外求学经历互补,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主要研究方向有:科技管理、环境管理、纠纷解决机制与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等。近年来,本学科教师公开发表论文300余篇,正式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二等奖10项、三等奖10项,全国和广西地方的各类学会奖40余项。目前承担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2项,科研经费累计200余万元
1201Z2★跨文化传播管理(自主设置二级学科)
“跨文化传播管理” 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学科。“跨文化传播管理”学科旨在通过管理科学与跨文化传播学、外国语言文学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培养具有品德高尚、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跨文化传播管理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学科现有12名、副教授32名、讲师43名,博士10名,已经形成了管理学科、传播学、外语学科等多学科背景相互融合,国内外教与学经历互补,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主要以“跨文化传播管理”硕士点为平台,以跨文化传播学、管理学、语言学、国际商务为支撑,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近年来,学科团队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社科基金、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基金及自治区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多项科研和教改项目的研究工作。
120202企业管理(学术型)
本学科以工商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强调“管理•信息技术”融合,研究现代企业经营规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目前在财务与会计信息化、网络营销与品牌构建、科技创新与学术评价等方面形成特色。 本学科 2003 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2010年招收MBA。经过十多年建设,依托学校电子信息学科优势,已发展为区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广西和珠三角地区企业管理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本学科现有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导师7人,均在985、211高校取得博士学位或者进行博士后训练。近三年,本学科新增科研项目5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7项、地厅级项目7项,承接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课题32项;新增科研经费620余万元。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6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教材6部。 本学科培养在政府职能部门、企业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相关的管理、教学、科研和咨询等工作的高层次管理人才,近年毕业生就业去向为东部地区就业三分之一、中部地区二分之一,国企、高校、党政机关就业占一半以上。
125300会计(专业学位)
会计硕士(MPAcc)当今流行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中国是经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的一种专业学位。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教育面向会计职业,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紧密结合会计行业的实际工作,培养较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会计实务有充分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 我校会计硕士(MPAcc)培养目标是依托桂电财会系会计学近三十年办学积淀、自治区会计人才小高地、区级优质专业、区级特色专业和桂电电子信息学科优势,面向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通过“校地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培养模式为国家经济转型和广西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从事会计职业所需的职业道德、会计信息化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我校鲜明“会计信息化”特色的急需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 本学科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12名、博士7名,在读博士2人,1名全国会计领军学术类(后备)人才,1名教育部“广西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 1名广西财政厅会计信息化咨询专家, 1名教育厅“广西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5名广西“十百千”会计拔尖人才,1名广西财政资助出国留学人员,多名教师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企业高级管理顾问等职务,多名教师拥有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资格。该学科目前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管理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等学科背景交叉,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几年来该科教学团队先后获得了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22项,出版专著8部,在核心期刊及各种专业期刊发表教研科研论文372篇,EI收录的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4篇,横向课题课程70余项。 该学科拥有全国领先的XBRL研究中心、XBRL实训基地、XBRL数据校验中心、XBRL咨询基地、VBSE实训平台、财务决策实验平台等;已经形成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成本管理会计等研究方向,显示出会计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鲜明学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