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耀
蒙元耀,男,壮族,1955年4月出生,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8年9月入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学习,1982年7月毕业。历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机关党委副书记等职。1998年7月入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12月获博士学位后继续留校做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壮族古籍及古文字整理研究。2006年2月到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工作,出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重点学科带头人,负责博士点及壮语文特色专业建设等。长期从事广西民族语言文字、古籍整理研究与教学工作。
开设的课程有《现代壮语》《壮族古籍与古文字》《对比语言学》《汉字与中国文化》《语义学》《语言学研究前沿动态》《修辞学》等。
作为主持人承担有“广西多语种民族自治县民族语言使用情况历时对比调查”(中央民族大学国家985工程项目子课题,CUN985-2-1-19)、“修订《壮汉词汇》”(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项目,ZC125-38)、“广西壮族母语教育模式与政策研究”(中国商务部、加拿大国际发展署,商国际函[2013]198号);独立承担或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壮族伦理道德传扬歌研究”(国家社科规划办,14FMZ003);基金委托项目一项(国家社科规划办,16@ZH010),重大项目子课题一项(16ZDA203),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古骆越方国考”(负责语言部分,参与统稿,13AZS019),参加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广西少数民族有声语料数据库建设”(10BYY081,排名第二,负责全部语料的收集及录入)。
主要成果有《壮语熟语》(2006,独著),《壮语常见植物的命名及分类》(2006,独著),《生生不息的传承——孝与壮族行孝歌之研究》(2010,独著),《壮汉语同源词研究》(2010,独著),《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与研究》(2011,合著,主持人),《远古的追忆——壮族创世神话古歌研究》(2012,独著),《壮语语音》(2015,独著),《唱汉王》(荷兰莱顿Brill出版社,2015,合著,第二作者),《壮族古籍与古文字》(2016,独著),《壮族伦理道德传扬歌研究》(2017,独著)。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探讨有关壮侗语族语言、文学、文化、双语教学、民族语文翻译等领域的相关问题。
获奖项目有:
《生生不息的传承》获广西第1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独著,201212099)、《壮汉同源词研究》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独著,2012-ZZ-C-039)、《远古的追忆》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独著,2015-ZZ-C-063);《壮文》获广西第13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合作,201413041)
社会兼职任广西语言学会副会长,广西少数民族语文学会副会长,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