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博学、和而不同

img

董迎春

            

董迎春

  董迎春,男,1977年2月生,江苏扬州人,文学博士,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2011.8—2013.6),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所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创意写作、当代西方文论、中西诗学、影视文化、舞台艺术等。


  文学作品发表于《上海文学》《西湖》《青春》《诗歌月刊》《星星诗刊》等千余篇(首),曾获《广西文学》推出的“广西散文十大新锐”,出版诗集《后现代叙事》《生命之美》等多部。翻译《帕斯卡尔·葩蒂诗选》。


  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当代诗歌研究、舞台艺术和创意写作等领域,论文先后发表于《当作作家评论》《浙江社会科学》《南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等一百余篇,其中CSSCI及北大核心50余篇。出版专著《反讽时代的孤寂诗写——当代诗歌话语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走向反讽叙事——20世纪80年代诗歌的符号学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20世纪年代诗歌身体书写的符号学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独自走上我的赤道”——海子“大诗”谫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当代诗歌超验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共五部。


  主持2017年国家社科艺术学基金项目“中国当代杂技创作研究”(项目编号:17BE093)、广西区哲学规划课题《“边缘”与“中心”的对话及互动——广西电影地图的重心置换和位移》(立项批准号08CZW001)等10余项。


  获全国高校诗歌奖(2008)、第四届广西青年文学奖(2006)、广西文艺评论奖一等奖(2014)、中国杂技金菊奖理论作品优秀奖(2014)、广西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6)、《当代作家评论》2016年度优秀论文奖(2017)等。


  参加中国文联第一届中青年评论家高研班(河南郑州,2007)、中国文联第七届中青年评论家高研班(广西南宁,2014)、中国文联首届杂技理论高级研修班(上海,2016)、国家艺术基金杂技理论人才培训班(河北石家庄,2017)。


  曾应邀去马来西亚(2017年6月)、台湾(2014年10月)等国家、地区参加学术活动并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