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峰
吴伟峰,男,壮族,1962.11.08出生。文化部优秀专家、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现任广西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会理事,广西博物馆协会理事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化创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广西历史学会副会长,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和专家委员会成员,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先后在广西博物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工作。
在学术方面主要从事民族史、博物馆学、民族工艺方面的研究。在博物馆相关学说、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展示和民族工艺研究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主持或参加的课题研究主要有铜鼓、博物馆学、壮锦、海上丝绸之路、广西茶马古道、广西饮食文化等。
一、
民族工艺方面的成果有:《广西壮族的织锦技术》(《广西民族研究》1990年第3期)。《历史上壮族的纺织业》(《广西民族研究》1995年第2期)。《略论壮族织锦的兴衰》(《学术论坛》1999年第5期)。《广西少数民族的织锦机》《广西博物馆文集》第5辑,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白裤瑶族染织技术的研究和保护》(《广西博物馆文集》第六辑,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专著有《壮族织锦技艺》。主持2013年度广西社科基金“广西织锦研究”课题、主持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壮锦与东南亚相关织锦的综合研究”课题。
二、
博物馆学方面的成果有:《广西民族文物苑述评》(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调查报告20《中国诸民族文化的动态及其与国家的人类学研究》,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关于民族文化展示》(《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第2期)、《从广西博物馆的民族民俗展览看广西民族文化展示的构思和实践》(《广西博物馆文集》第一辑,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的意义和效益》(《广西博物馆文集》第2辑)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广西民族文化展示、保护和发展的方式述评》《广西博物馆文集》,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从民族生态博物馆看广西民族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探索广西博物馆发展新思路》(《广西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聚焦2008》《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民族文物界定、分类、定级现状调研报告》第一作者《中国民族文博》第2辑,《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民族记忆的载体和重构——广西壮族自治博物馆的藏品和展览特色》(《国际博物馆》第249期全球中文版2011年3月)、《广西博物馆室外展示的建筑和内容设计》(《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博物馆建筑与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书店2014年8月第1版)、《博物馆记忆的要素》(《博物馆与记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第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对“处于变革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的思考》(《处于变革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主持2005年度国家文物局“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
三、
铜鼓研究方面成果有:《壮族民间铜鼓铸造技术考察和研究》(《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第1期)、《广西古代铜鼓合金成分及金属材质的研究》第二作者,《文物保护研究新论》(《全国第十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现代的铜鼓文化》(《声震神州——文山铜鼓暨民族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主编《河池铜鼓》获广西社科二等奖、主编《越南铜鼓》获广西社科三等奖。
四、
其他研究成果:《关于南宁、北海旅游几个问题的探讨》(《广西环北部湾文化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玉林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开发》(《西江文化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红水河流域民族工艺品的保护和开发》(《红水河民族文化艺术考察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中越边境的旅游特色》(《中越边境民族文化艺术考察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广西少数民族的特色饮食》《广西博物馆文集》第四辑,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先后主编、著述有《广西博物馆文集》、《文物保护研究新论》、《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思考——广西博物馆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博物馆与旅游——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博物馆与社会和谐——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博物馆与记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第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海上丝绸之路遗珍——越南出水陶瓷》。
新》等多篇论文。同时关注博物馆展陈及社会工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