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博学、和而不同

img

王頠

       

王頠

  王頠,男,土家族,湖北巴东县人。1966年1月出生,二级教授。


  王頠教授长期在中国南方从事古人类学研究工作,研究领域涉及东亚早期人类的起源与演化、现代人类起源、第四纪哺乳动物演化与绝灭事件。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多项省部级课题,参与2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多项古人类旧石器考古发掘项目。发表论文60篇(其中SCI收录的论文32篇),专著3部。


  王頠教授发表在《Science》、《JournalofHumanEvolution》和《科学通报》等的关于百色盆地旧石器的多篇研究文章,提出百色旧石器包含手斧的文化,对传统的认为东西方文化存在显著差异的“莫氏线理论”提出挑战。通过一系列晚更新世古人类化石地点综合研究,对目前占主流的现代人类“非洲起源说”提出质疑,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专业权威学术期刊《JournalofHumanEvolution》、《JournalofArcheologicalScience》等。同时,对华南200万年以来多个时期的哺乳动物演化序列进行厘定,提出东亚更新世人猿超科的组合与非洲的存在显著的差异,暗示可能最早的人科成员还是起源于非洲大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ofHumanEvolution》、《QuaternaryResearch》、《QuaternaryScienceReview》、《科学通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


  王頠教授有着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史密森学会的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衣阿华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德国马普学会进化人类研究所、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等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王頠教授是新世纪百千万层次人才国家级人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治区八桂学者,自治区优秀专家。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