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本专业创建于1981年,是改革开放后兴办的全国首批9家新闻学专业之一。1995年新闻系建立,1998年、2000年分别获得新闻学、传播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成立新闻传播学院,已建立发展成为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播音主持等五个专业,2006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均为河北首家。2007年新闻学专业被评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成为全国800余个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点中仅有的20家具有此项称号的专业之一。2010年获得新闻与传播、出版专业硕士授予权,在全国仅有北京大学等12所高校两个专业同时获批。2011年与北大、厦大、浙大等7所重点大学一道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全国仅有15家高校拥有此授予权,除河大外均为全国重点。2013年新闻学专业被评为河北省重点学科。
二、主要领导人:中文系新闻教研室阶段:主任谢国捷(1981.9-1982.12);主任吴庚振(1982.12-1995.6)。
新闻系阶段:系主任吴庚振(1995.6-2000.10);系副主任李广增(1995.6-2000.9);系副主任胡连利(1996.4-2000.7)。
新闻传播学院阶段:院长白贵(2000.10-2015.10);副院长张威(2000.10-2006.11);副院长杜友君(2002.6-2013.06);副院长韩立新(2006.12-2015.10);院长韩立新(2015.10-至今在任);副院长杜浩(2013.07-至今在任);副院长彭焕萍(2013.07-至今在任)。
三、办学理念:面向前沿,着眼高端,立足本省,但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目标是打造有高度、有深度、开放性的学术平台,成为在新闻传播学术界一个或数个领域拥有发言权的学术机构,同时又能脚踏实地为河北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的智囊机构。
四、办学规模:本科生1500余人,研究生330余人,博士生15人,留学生12人。
五、教学机构:1.新闻系;2.广播电视系;3.广告系;4.编辑出版系;5.文化教研室
六、研究机构:1.河北省新闻教育学会;2.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3.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4.新闻研究所;5.编辑出版研究所;6.传媒实验中心;7.河北省新闻传播教育学会;8.河北大学读书促进会;9.海峡两岸华文出版论坛秘书处;10.广播电视研究所;11.伊斯兰国家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七、专业特色:1.依托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的优势,注重全面素质教育。调整课程体系,加大哲学、中文、经济、历史、法律等学科的课程,增设高等数学与统计分析等理科课程。同时制订了综合素质指标测评体系,将德、智、体三方面的指标量化。
2.走与新闻单位联合办学之路,较好地解决了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实习基地和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
3.以“立足国内,放眼全球”为发展战略,进行国际化探索,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开展系列国际学术访问与交流活动,邀请海外学者来学院讲学,送学院青年教师海外学习与进修,与国外高校建立研究机构,招收海外留学生。
八、学术梯队合理,学科建设成果明显
学科梯队结构合理、实力强大。学院共有教职工78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为70人,含教授22人,副教授31人,博士在读博士42人,平均年龄43岁,7人在全国本专业重要学会兼任理事以上职务。拥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在全国900多个办学点中优势明显。
目前四个研究方向实力雄厚:新闻史论方向、应用新闻学方向、传播理论方向、编辑出版学方向,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课题3项,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举办大型学术研讨会和论坛,影响深远。
高端科研成果丰硕,2009-2015年,完成国家级课题12项,教育部课题4项,省社科项目28项。目前正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中国家级课题6项,教育部课题2项,地方政府项目9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5项,项目经费546万元。出版专著25部,其中12部在国家一类出版社出版。发表权威高端论文150多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
九、社会贡献度高,为各类媒体输送毕业生5000余人,为各类新闻院校输送专业师资百余人,服务社会成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