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

text

李安



职称:教授

研究领域:法律心理学、法律方法论、刑法学

学习工作经历:2003-2006年于中国政法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2007-2009年于浙江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1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个人主要成果: 

著作:

1.《刑事裁判思维模式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

2.《侦查心理学――侦查心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

3.《裁判的形成――法官断案的心理机制》,中国法律出版社,2007年。

4.《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法律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5.《法律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教材:副主编《刑法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副主编《刑事诉讼法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译著:

1.《审讯与供述心理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12月。

2.《犯罪及其原因与矫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论文:(代表论文)

1.《司法过程的直觉及其偏差控制》载《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2.《意义阐释的分歧与抉择:司法场域的意义纷争》载《中外法学》2012年第6期。

3.《法律判断客观性探询:从德沃金阐释理论到罗纳根理解哲学》载于《法律科学》2011年第5期。

4.《量刑实证研究的方法论检视:从实证观念到实证技术》载《中外法学》200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0年第4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5期转载。

5.《从心理学法学到法律现实主义》载《国外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6.《法律推理前提如何获得:以法律心理学为考察视角》载《法律科学》2008年第2期。

7.《归纳法在判例主义法律推理中的有效性与论证》载《法律科学》200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律史)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

8.《裁判形成的思维过程》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4期。

9.《刺激呈现时间对责任推论影响的实验研究》载《心理科学》2007年第4期。     10.《司法决定的直觉机制与理性约束》载《浙江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

课题: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法律制度研究,2007年。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项目。名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组织与管理的法律制度研究,2008年。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称:联合基金法律问题研究,2011年。

4.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名称:刑事裁判思维模式研究,2006年。

5.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名称:裁判的现实理性,2014年。

荣誉:

1.被评为杭州师范大学“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2.被评为杭州师范大学教坛新秀

3.被评为杭州师范大学教学十佳

4.被评为浙江省第三届高校教坛新秀

5.被评为浙江省五星级青年教师 

6.入选杭州市131人才第一层次

7.被评为杭州市青年英才

8.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

9.入选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10.浙江省十大中青年优秀法学专家

担任社会兼职:中国行为法学会越轨预防与矫正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律心理学会理事、浙江省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等。

版权所有©杭州师范大学研招网
中教智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